17 他們的故事(2)
其實周海雲和江寧的故事很簡單,也很平凡,但也足夠,讓人感動了。
就如同周海雲所說,她和江寧是學長和學妹的關系,兩個人在同一座城市裏,上了同一個大學。在大學的時候,他們都熱愛運動,所以好像注定了要在一起一樣。
大學談了一年的戀愛,江寧就回到了故鄉,找了現在的這份工作。
而後的三年,他們是異地戀。但也就是這段時間,讓江寧覺得甜蜜。
他們的那個年代,其實沒有現在這些通訊工具也沒有什麽特別便捷的聯系方式。但是那三年,他們兩個人就是靠着一封封的書信,敘說着對于彼此的想念。
說到這裏的時候,原本已經平靜的周海雲,卻再一次淚流滿面:“三年,他一共給我寄來了八百二十三封信,我全都收藏了起來。後來被兒子玩水弄濕了那個盒子,我第一次那麽生氣地打兒子,他卻還和我吵架!”
很多時候,時光就是在這樣的吵吵鬧鬧之中,一點點地消磨了吧!
讓周海雲記得最深刻的一件事,也讓簡單濕了眼眶。
那是周海雲大四快要畢業的那一年。
其實那個年代的他們,也算不上保守了。不過周海雲的家裏很保守,而且江寧在那個時候也算是個正統的男孩子。所以他們雖然談了那麽長時間的戀愛,但是最多也只進行到親吻這一步而已。
大四快要畢業的時候,江寧回學校來看周海雲。
因為兩個城市不算近,而且江寧的工作也還處于拿不了太多工資的時候,所以路費就已經捉襟見肘了。周海雲的宿舍裏人都走的差不多了,還剩下兩個女孩,也都可以住去其他地方,所以周海雲就将宿舍騰了出來留給了江寧,然後自己去另一個宿舍和別人住。
可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周海雲卻瞧着,江寧盯着兩個烏青烏青的大黑眼圈,心裏也是十分心疼:“怎麽了,是認床,所以昨晚沒有睡好嗎?”
江寧有些支支吾吾,讓周海雲越發着急了起來:“到底怎麽回事?你可要把我急死了!”
周海雲或許這一輩子,都不可能忘記,那一天江寧的回答。
他只是撓了撓頭,顯得有些羞澀,但到底還是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雖然你們宿舍沒有人,但我怕有人進來看到我。如果我睡着,他們可能會對你說三道四,所以我想着如果有人進來,我就得給那人解釋一下,只有我一個人借住你們宿舍,這樣別人就不會對你指指點點了。”
Advertisement
只是這樣簡單的幾句話,讓周海雲哭笑不得,卻也讓那個時候的周海雲紅了眼眶。
從那一刻開始,周海雲覺得,愛情就是這樣了吧!這個男人,就是她要跟着一輩子的男人了!
說到過去的時候,周海雲的表情,似乎都變得平靜而安寧了下來:“其實江寧很好,用現在的話來說,他就是個暖男。所有的一切,都不需要我操心。”
周海雲當年學習的是文學專業,原本想着出來之後能當個老師。
不過江寧說,他覺得當老師有些太苦了周海雲了。而且他比周海雲早畢業三年,周海雲畢業的時候,他已經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所以他希望,周海雲願意的話,可以在家裏做一個家庭主婦就好。
起初,周海雲是不願意的。
雖說家裏人也比較贊同江寧的想法,但周海雲是個閑不住的人。
所以周海雲還是找了一份小學老師的工作,用周海雲的話來說,在她剛工作的那一年裏,是她和江寧最快樂的日子。
小學老師并不算是很忙,她每一天下班之後就回家做飯,等着江寧下班了吃完飯之後,他們就一起出門散步。
從他們住的地方到公園,只需要十分鐘的路程。他們看看公園裏的老人小孩,在那個年代還不算是繁華的城市裏走一走散散步,是多麽的惬意啊!
工作半年的時候,周海雲就懷孕了。
正趕上計劃生育,而且江寧包括江寧的父母都很通情達理。孩子不管是男是女,他們都對周海雲照顧的細致入微。
也就是從懷了孕之後,周海雲的想法就有所改變了:小學的教育好像越發緊迫了起來,他們老師也時常要加班。而且那些孩子越來越聰明,也越來越調皮,周海雲的孕期反應又大,加上同事們之間的勾心鬥角,讓周海雲總是心煩氣躁,就總覺得就有些顧不過來了。
這時候江寧再一次提出想讓周海雲做家庭主婦的這個想法,周海雲便沒有拒絕,答應了的第三天,就辭掉了工作。
這一做家庭主婦,就是十幾年!
說到最後,周海雲幾乎泣不成聲:“我知道,我整個人都變了。我不再是從前那個青春年少的我,也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和他一起踢過球,甚至看過電影了。可我做了這麽多,我變成這個樣子,不都是因為這個家嗎?!”
這十幾年,周海雲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奉獻給了這個家。
尤其是孩子上學之後,他們生了個男孩子,調皮卻聰明。
周海雲将大部分的時間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小學的要看着孩子不讓他在班裏調皮。
初中的時候要陪着孩子去參加各種興趣班和輔導班,還要教會孩子為人處世的道理,讓他成為一個正直的人。
到了高中,周海雲就更加不敢放松警惕了。江寧想将孩子送出國,周海雲就必須要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班。平日裏的時間就不說了,連周末的時間都要全部給孩子,給這個家!
江寧越來越忙,可周海雲卻覺得,江寧也在為了這個家賺錢。送孩子出國的費用可不小,所以周海雲幾乎從沒有懷疑過江寧,甚至不敢去懷疑江寧。
直到孩子終于出了國,有了出息的那一天,周海雲才徹底放松了下來。
可她永遠都不會忘記,她 的兒子,在離開前,深深擁抱着她,語氣裏帶着憂郁,也帶着幾分她從不曾在兒子的口中聽到過的傷心:“媽媽,我走了以後,你是不是……該多關心關心爸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