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贗品
努爾哈赤既然早就得到了傳國玉玺,為什麽歷史上沒有記載呢?最後這枚玉玺會在誰的手上呢?假設是給了多爾衮,多爾衮為什麽又要把它獻給皇太極呢?而且還宣稱是牧民放羊時挖到的,他為的是什麽呢?一個疑問接着一個疑問,接踵而來。
董三爺起身給我們倒了一杯水,然後不急不慢地告訴我們,他也算盡了最大的努力,把能找到的資料幾乎都找遍了,但是傳國玉玺這東西,歷史上出現過二十幾次,其中真真假假,實在是難以區分。
據說秦始皇命人把“和氏璧”琢磨成玉玺後,有一次,他南巡到了洞庭湖,突然之間,風浪大作,眼瞅着這船就要被浪打翻了。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秦始皇拿出了玉玺,扔入了湖中,這湖水立刻就風平浪靜了。這玉玺有沒有這麽大的神通暫且不論,按理來說,這玉玺扔入湖中應該也算是泥土入海了,可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八年以後,當秦始皇再次出門巡狩至華陰時,竟然有人在路邊又将玉玺獻了回來,頗有些神話色彩。
玉玺失而複得,很多專家認為,從這時起,這枚玉玺就有些不太可信了,其中情節過于玄幻,根本經不起推敲。一致認定除了秦代的那個是真的,現在還在太湖底下以外,其餘後朝代再出現的所謂的傳國玉玺全都是僞造的,也就是說二次獻上玉玺,本就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大牙瞪着眼睛聽了半天了,等董三爺說完後,晃了晃腦袋:“三爺,您相信這東西扔湖裏還能被人撈上來不?”
董三爺笑道:“既然人可以扔下去,那麽應該人還可以撈出來。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我倒是覺得,玄是玄了些,但是未必就不可行。”
我贊同地點了點頭。幾千年以來,老祖宗不知道幹了多少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也留下了許多至今未解的謎團,先人的智慧不能小觑,時代進步,未必智慧也會跟着進步。
當然了,也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秦始皇當初根本就沒有扔過玉玺,或許他只是想神化一下自己的皇權統制,而故意編造出來這麽一個故事,這也是情有可原。他那人一生中信神信鬼的,這事估計也幹得出來。當然如果當初根本就沒有“扔玉玺鎮湖水”這件事,那八年以後再重新獻上就不那麽神奇了,因為玉玺本來就在他的手上。
董三爺看了看我們,眯着眼睛說,大清時,紫禁城藏禦玺共三十有九,其中一方即是“傳國玉玺”。乾隆帝儒雅風流,在古玩賞鑒上也是行家裏手,頗好考據。但是經他手鑒定,那方“傳國玉玺”竟然為贗品,皇帝的眼力不好估計,但是這種事恐怕沒有一定的根據他也不可能信口開河。這枚傳國玉玺在溥儀出宮後,便再一次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中,自然真假也無法考究了。
我聽董三爺說了這麽半天,也想不透他有什麽目的,只好接着話頭問道:“三爺,故宮裏的那枚‘傳國玉玺’不就是當年多爾衮獻上的嗎?這麽說,努爾哈赤的這枚玉玺本身就是個假的,是贗品了?”
董三爺笑了笑:“在那個歷史時期,玉玺的真假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太極要借這玉玺歸屬後金的噱頭,借以讓天下臣民都知道他皇太極做皇帝那是天命所歸,他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與大明王朝分庭抗禮,從而順理成章地完成登基稱帝了。不過,我仔細對比過元代以前的和清代的玉玺拓片,還真有所收獲。這一點差異可以說是極其細微,開始我也以為只是偶然,不過對比過多次之後,我才相信,這點偶然并非是偶然。”
說到這兒,他用手指着羊皮紙上的印文,告訴我們,清代能找到的印文拓片,他幾乎都找到了,與這張羊皮紙上的印文相比,篆文“天”字的最後一筆,竟然都比這羊皮紙上的印文顏色略重一些,絕不是偶然。後來他又找到了一些元代以前的玉玺印文拓片,這才發現,在元代以前的各朝代留下的玉玺印文,幾乎與這張羊皮紙上的印文的特點一樣,都是這一筆比別的筆畫要略略淡上一些,與清朝的印文明顯不同。
我漸漸也有了些眉目,心裏頓時一驚,如此看來,皇太極交出的玉玺顯然不是努爾哈赤所傳的那枚,那真的玉玺跑哪兒去了呢?莫非這董三爺貪圖這枚傳國玉玺?這胃口也太大了吧?
我眼珠一轉,笑道:“三爺,不怕您笑話,我們哥倆一根腸子通到底,根本就看不出來個眉眼高低。不知道您有什麽打算,是不是有什麽事啊?如果有用得着我們兄弟倆的,您盡管言語。”
董三爺趕緊沖我擺了擺手:“不瞞兩位小兄弟,我還沒有癡心妄想要去尋找這傳國玉玺,只不過心裏一直感謝二位對我的幫助,見你們對珠子的事情比較在意,也幫不上什麽忙。我突然想到這件東西,一琢磨,這些事情畢竟都是一個年代的事情,或許對你們能有所幫助,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僅此而已。”
說得倒是合情入理,不管真假,我趕緊先連聲道謝。坦言這些事情對我們來說肯定會有所幫助,只不過我們也并不是想要翻歷史的舊賬,去改變什麽事情。只是我們的朋友因為珠子才發生了意外,我和大牙不想讓朋友死得不明不白,這才想盡自己所能幫着查查,圖個心安。
Advertisement
董三爺聽我說完小寶的事情後,連連嘆氣,勸我們說,生死本是一條線上的東西,生是奮鬥,死是休息,凡事也要想開一些。為朋友的這番情義誰都理解,不過凡事也要盡力而為,古人的智慧有時不可小估,活着才是最重要的,誰也不希望為了死人再賠上性命。
這幾句話說得十分中肯,讓我不由得對董三爺生出一絲好感,越來越感覺我們好像是錯怪了他。
不過,如果不是他,那是誰在我們背後搗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