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全本校對】《将骨》作者:我是蓬蒿人

內容簡介:

那一年,北風呼嘯,他單騎長刀,鮮血透紅袍,千軍萬馬中斬敵大纛;

那一年,大漠漫雪,他橫刀立馬,鐵騎一萬八,西出陽關一路盡繁華;

那一年,八方紫氣,他長醉未央,丹青書黃旗,廟堂談笑鑄萬世國基;

那一年,九州紅豆,他弄舟吟唱,美人淺遮袖,青羅幔帳風流幾時休。

嘆一聲,不過酒一壺,夢一場,漫卧沙場雲飛揚,輕依樓蘭小星光,何處不銷魂。夢醒窗外雨,豪氣一生。

……

以前我是黑道霸王,現在我要做帝國執牛耳者!

關鍵詞:熱血 爽文 沙場征戰 廟堂 争鬥 漢武帝 秦城

關于馬镫、戰甲、箭镞等一系列需要說明的問題

首先是馬镫。西漢騎兵到底有沒有馬镫,這個問題到目前為止尚在争論中,并沒有形成定論。認為西漢時期沒有馬鞍的學者抱着的态度很明确:至今為止,沒有出土西漢年代或者西漢之前的馬镫;觀點與之相反的學者則是站在歷史推論的角度,他們認為,戰馬沒有馬镫,戰鬥力明顯只限于弓箭,這與歷史事實是不符的,所以他們猜測,至今沒有出土西漢或西漢之前的馬镫的原因在于:剛開始的馬镫可能是木質的,而非鐵質。關于這個問題,本書采用後一種觀點。

其次是馬鞍。在西漢時期,馬鞍存在的方式到底是高馬鞍還是低馬鞍,是硬質馬鞍還是軟質馬鞍,這個又有争論。本書采用高角硬質馬鞍的觀點。

以上兩點都是考慮到如此選擇會讓騎兵戰争描寫起來更加精彩,所以一些讀者要是所持觀點與本書相左,還望不要噴我。

再說戰馬。匈奴人的戰馬大多比較矮,一般稱為矮腳馬,與朝鮮的馬有些類似,不過當然還是要高一些,特點是耐力好,生存力強。與之相比的話,漢朝的馬就比較普通一些,也就是說要高一些,但是品質不一定比它好。直到漢朝從大腕引進汗血寶馬的品種,馬質量才得以有很大的改善。不過話說回來了,衛青霍去病多次大勝匈奴用的都是本地馬,品質一般。而馬種改良之後,輪到李廣利等人出征時,卻是敗多勝少。因此,要是想拿馬種的問題來噴我的話,還是免了吧。

其次是戰甲。在此只說一個問題,那就是不同兵種的戰甲配置。重步兵一般而言配置鐵甲,輕步兵配置皮甲,或者幹脆不配戰甲,車兵比較複雜,因為這關系到禦手乘車兵和車屬步兵幾個兵種,一般而言禦手的裝備很好,武裝比較全面,特別是手臂手腕,膝蓋等處,皆有鐵質防具,其他車兵,鐵甲皮甲配置不等。騎兵自然是皮甲,因為輕嘛!至于匈奴戰甲,一般皆為皮甲,少有鐵甲,甚至有些騎兵連戰甲都沒有。

箭镞。西漢軍中所用箭镞為鐵質箭頭,也有人說是用青銅箭頭。本書采用前者。匈奴因為鐵器很少,鐵質材料也不多,所以鐵質箭镞很少,多為青銅箭镞。這個威力就小很多了。不過匈奴人善射,騎兵整體騎射水平的高超,倒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箭镞的劣勢,當然,只是一定程度。

漢軍兵種配置。豬腳穿越之初,漢武帝的軍事改革剛剛拉開序幕,因為之前他沒什麽兵權嘛!所以這個時候,邊郡的兵種配置仍循舊制,也就是說各兵種混雜編制,還沒有出現以騎兵為主力的情況。不過中央軍嘛,尤其是北軍這種中央軍精銳,此時也應該是有很多騎兵的了。

然後是軍制問題。漢朝軍隊的編制,據《後漢書·百官》記載,“大将軍營五部”,部由校尉統領,“部下有曲,曲有軍候一人”,“曲下有屯,屯長一人”。但據青海大通縣上孫家寨和居延地區出土的漢簡,部分左、右部或前、後部,曲分左、右曲或前、後曲,部、曲之下還有官(分左、右官)、隊(分前、後隊)、什伍等。具體說來,最高為“軍”,不常設,只在戰時設置。其次為“部”一千人,下轄五“曲”。再次為“曲”,兩百人,下轄兩“屯”。再次為“屯一百人”,下轄兩“隊”。再次為“隊”五十人,下轄五“什”。再次為“什”,十人,下轄兩“伍”。最小為“伍”,以伍長為長,每伍五個人。

還有其他問題,一時想不起來,本身資料就多,一時間難以完全整理出來,關鍵是有時間都碼字去了。嘿嘿,姑且先說這麽多,以後碰到了會再加上去。

《将骨》人物志一·秦城(僞文言文版)

秦城者,華夏鄂邊境一山民耳。值城生時,竟無哭聲,亦無呼吸。家人甚恐,遂砸壇摔碗,呼天喊地,大鬧一場,時過半刻,城方出聲。

城,苦之命。其父母乃自強之士,于城生後,艱苦卓絕,夙興夜寐,開荒墾地,如是三兩載,方得溫飽。屆時,其父遠走異鄉,謀生。城時不半歲,尤不能行走言語,由其母獨養。窮山惡水,貧瘠之地,其苦不可盡言。

待城記事,家已興新樓,為一鄉之地首。鄰居甚妒,乃合而攻之。如是數年,其父母失和。時城六歲,初小學,其母先走于幾百裏外縣城,後一年,其父亦随去。城幼,影随其爺奶而已。

時城十歲,其奶仙去。母不忍其苦,乃徙城于縣城。然,母素無文化,辛苦月得不過半千。其父時運不濟,工酬不得,遂遠去外省,其後數年竟無音訊。

城幼,學于縣城小學,竟奮發圖強,學業拔萃,是時,以鄉下小民與縣城适齡者相處甚恰,頗有不同之處也。其母雖艱,見此亦慰。然,生計困頓,雖偶有雜果之類其母皆留于剎,城之營養亦不得而全。

城性自立,遇事有觀,畢竟不言。長于學業,友亦廣之。城性好武,常與無人處苦習,奈何無師,僅照影視而已,然其基礎,亦甚牢固。嘗試五同齡者相圍,竟須臾悉數放倒。

縣城數年,城亦長成。喜于文學,愛于軍事。嘗思生之何為久矣,以為情,以為義,以為王霸之圖,然,終不得矣。

雖然,及至高中前,無甚建樹。

城之高中,州之首也。及此,城之若雛鷹,始振翅而上。以為群秀之首,遍領風騷。學,藝,體,文,皆出于常人,不出數月,俨然風流人物。于此,城心漸高,其志終遠,其行事之明也顯,多年厚積,終得薄發。傲視群雄,唯吾一人而已。

當是時,因城之所受教者,久思之人之何處,終得其所,謂之曰“理想”。城之理想者,軍人而已。思國為民,不舍此生,以至其他,皆乃浮雲,一斜眼耳。

如是者三載,城之為人,已然雛雄。

然,命之多舛,不期而至。

一日,其母因工受辱,城不堪其恨,憶母曾因重工而暈厥,差幾無命,憤起為擊之,未料因剎數年習武,其力已鋼,數擊而對方喪。愕然收手,已不及也。無奈,城含淚別母,背井離鄉。是時,高考幾至也。

匆離鄉,城為避牢獄,狼狽不堪,路途幾近亡。後至邊界一城,終滞于此。奈何追捕在側,城生計堪憂。終不得已而入地下黑拳,以命搏食。

城久練而鋼,更有深怨,數度死搏,竟保得性命。于此,為黑拳所容,職業搏命。

城心不甘,又念其母,恨不能盡孝,唯保生存耳。遂沉浸武道,以不死耳。城之拳,主特種格鬥與八極,出擊狠絕,所求唯必殺,冰冷無情,如是數年,手下已亡十數人,雖差幾命喪,終成一方拳霸。

當是時,為一落魄黑道枭雄莫大方所識,欲攬為己用。城念其根基距鄉近,遂應之,是時,城方二十有二。

城領黑拳兄弟随大方歸鄂,以一己雄戰之力,輔以其智,竟助大方滅宿敵,又苦戰奇年,終與大方重穩一方黑道霸業,成大方旗下第一大将。當此,城之雄才鐵血,竟在此展翅。

別母六載,風聲已過,城潛回縣城,得見其母,母子相擁而泣。然,其母聞城竟與黑道為伍,大悲之下,将城逐出家門。城心痛不已,含淚歸省城。

其時,城因緣結識市長之女某某,某某因城之英武陽剛,城因其淑美博學,兩不同道之人,竟然一拍即合,引為知音。

不出三載,大方因病故,臨終托大業與城。是時,黑道翻湧,大方先敵之殘餘及大方故将,聯合攻城,竟從縣城挾來城母,相與威脅。城盛怒之下,重組屬下,得十八黑拳猛将,又挑選暗組情報精英者十六。而後單刀赴會,牽制敵首,而十八黑拳猛将與十六情報精英終救其母,此次,城險喪命。

城因其前三載鑽研兵法,深得精髓,而後半載,城大定省城黑道。又三載,大定鄂之黑道,成無冕之王。是時,城方三十。

然,城母仍不受剎,拒之于門外。時至某某相訪,城母之色終緩,力撮兩人。城與某某與剎母前相視,尤覺尴尬。

時城大定鄂之黑道,成一方枭雄,奈何某某乃市長之女,雖兩人有意,卻遲遲不得成連理。日久,城深受母責。其時,城母因早年積勞,常病。城每日視之,不甚心痛。遂上拜市長。

市長見城日雄,俨然鄂之王,諸多政令,無城無以通行。市長深憂,遂與省長合謀,更用其女之與城修好之故,誘城于絕地,以諸多警力合圍。

是日,城深陷險境,苦戰不能出,而兄弟已死,己何獨生,遂破窗而出,一世終于此。

然後,城,穿越了……

淺說法家治國與儒家治國。

(這是我在書評區答iamdushe,毒蛇兄的書評,寫的有點長,且對書中一個重要問題有說明作用,所以就幹脆傳到這裏給大夥随意看看。)

先說儒,我推崇《孔子》《孟子》,但貶低變成封建統治者思想武器的儒家思想,當儒家思想從江湖跻身于廟堂之後,他逐漸喪失了本來面貌,最終面目全非,淪為笑柄。

中國歷史上幾個鼎盛時期,一者為秦,二者為漢武,三者為隋唐,前兩者一者誕生于儒家治國思想未确立之時,一者誕生于劉徹這樣千古一帝橫空出世且儒家思想初立未大立之時,隋唐則是在幾百年大争之世之後,世道大亂,儒不儒的問題影響相對小了很多。

再往後看中華的千年歷史,便只剩下積貧積弱的宋,外族入主暗無天日的元,不溫不火沒什麽精氣神的明,滿狗入主的廢清,千年悲哀、衰敗,儒家思想貴為統治者治國的最大殺器,居功甚偉。

所以,我認為,以儒治國是失敗的。至少,不是最好的那一批。哦,如果有人跟我說外國、西方也是王朝更替、強弱有時,我就只能無語以對。西方,除了宗教他們有什麽治國的?其他的,佛教?神靈?別搞笑了。跟他們比什麽。

再說商鞅之法。

所謂依法治國,莫說先秦,便是現在,“王子”犯法了會與庶民同罪?所謂律法,不過是統治階層制定來維護他們利益的罷了,他們哪裏會用律法去搞死他們自己?這個,古今如是,不用贅言。

昔者秦國立于大争之世,四面皆敵,憑商君變法而終一統天下,可見商鞅之法可強國沒有疑問,秦民守法、秦國社會井井有條,不說多好,至少強于山東六國,斯時斯景,可見商鞅之法可理國。至于秦一統後之殘暴乃至亡國,不可歸為商君之法之過,誠如你所說,這是封建制度不可突破之局限。倘若,扶蘇繼位,倘若秦皇如漢武,在最後與民休息……

法家與儒家相比較,何者更有利于中華屹立于世界,雖歷經千年而不衰,久為強國,答案顯而易見。因為秦國以關中之地對抗山東六國可立于不敗,再加上一個巴蜀之地便統一了六國。試問,在而後兩千年歷史中,以儒治國之際,以華夏九州物産豐饒之地,能戰勝一個外敵便已是舉國同慶,何談能勝六國?最終竟然讓草原人兩度入主中原,豈不悲夫?

若是以商鞅之法治國,不用秦國不滅,後世無數個朝代,早就統一了東邊、北邊、西邊、南邊諸國,偌大東方何至于如現在這般?

每每念及于此,不勝憤懑悲怆。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歷史,有太多的偶然,所以才會有那麽多假設。

不要說歷史都是必然的,那是個笑話。從現在看,自然什麽都是必然,但在那時,只需要一個人一念之間,歷史便會迥然不同。

不是說法家最好,不是說法家無敵,不是說法家完美……法家之國不是大同、不是天堂,人間也成不了大同、成不了天堂。一切絕對平等、公正,一切完美,都是在做傳銷。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鬥争,有壓迫與被壓迫。人有強弱,萬物有命,世道不絕,鬥争不止。

所以我說的商鞅之法治國只是一個比之儒家思想治國更好的選擇而已。

你總不能讓我将現在的聯邦制、社會主義搬到漢朝去吧?

再說,就算聯邦制,社會主義……不說了,違禁了。

呵呵。

不是說儒家思想治國就一無是處,我還是那句話,儒家思想治國,可以教化百姓,可以正社會秩序,但不可能強國。法家思想以及商鞅的耕戰體系,除卻同樣可以育民,正秩序之外,最重要的,他能強國。秦國一個春秋五霸的末流弱國都能在商君變法之後統一山東六國,其強國功用不用質疑。

當然,要在西漢施行商君之法,如窦非所說,需要作出改變。不可讓國民只知道守法、種田、打仗,還需要樂、文等等。也就是今天所說的各種軟實力,豐富文化,這些是窦非需要去做的。

就說這麽多吧。

将骨——資料整理(一)

将骨資料整理

這是個繁雜的工作,既然繁雜,就我自己來整理吧。一者方便大家閱讀,二者也方便我自己往下寫,避免出現寫着寫着就忘了某些人物的情況。因為是第一回幹這事,若是整理的不好,歡迎大家指出,我及時修改。

本章介紹各勢力及各勢力的人物。

第一卷,上谷。

骠騎營。

序:骠騎營組建于秦城任骠騎校尉之時,獲得劉徹和李廣的支持,開始整營一萬人,分為六千輕騎,四千重騎,初期裝備耗費主要是朝廷撥發,中後期由南宮商商會支持。初次征戰戰敗伊雪兒,後再敗烏桓。之後大軍訓練一年有餘,當前最後一回是作為劉徹第一次對匈奴主動進攻之主力之一——此戰損傷四千有餘。後骠騎營成建制歸入北軍,補充一萬兩千地方騎兵,共一萬八千餘軍士,其中六千重騎,一萬兩千輕騎。

主将(骠騎将軍,骠騎侯):秦城。

秦城:本文獨一無二之豬腳,剛開始為一普通士卒。都試之後,被提拔為什長。第一回随大軍征戰,亂軍中勇保黃旗(帥旗),老鷹口斬殺匈奴左骨都侯,戰事不利撤退時向郡守、三軍主将李廣獻計敗匈奴追軍,守城戰中作戰勇敢,追殺匈奴左賢王,被當時的代郡郡守公孫敖誤射中背心。戰後劉徹表彰其軍功,封骠騎校尉,着手組建骠騎營。

第二次出征,骠騎營重騎初露鋒芒,率領不到三千騎兵越過長城第一次襲擊草原部落,後與李廣聯合大敗伊雪兒大軍。

第三次随軍作戰,與李廣合力擊敗烏桓三萬大軍,戰後擢升上谷郡郡守、都尉,封骠騎侯骠騎将軍,大力練兵近兩年,期間對匈奴侵擾不聞不問,效仿李牧之法,終成一萬骠騎營鐵騎。

第四次大軍出征,與中央南北軍将領衛青、李廣、公孫賀、韓安國聯手,借助商會情報對情報,敗匈奴軍臣單于,後聯合烏桓、鮮卑、阿米德族人,奪得查哈地。此戰後,秦城進入長安,成為北軍六将軍之一。

進入長安之後,先在軍中立足,後在長安站穩腳跟,年後以五十親兵,同東方朔、公孫策、窦非一道,南下處理閩越事宜。

事畢之後,領骠騎營一萬八千鐵騎,迎擊匈奴北海王。

副将:柳木。

善用劍,此人熟谙兵法,為秦城智謀的左膀右臂,最大特點是臉白,白的有點冷,常年戰袍不離身,寡言少語,與秦城私下無上下級之分。

起先為李廣親兵,後為秦城副将,此人乃秦城一時捉摸不透的極少數人之一。

重騎統率(正):馬大山。

性格粗犷、易沖動,腦筋比較直,但是對軍營之事十分熟稔,是一個将才。起先為一騎兵校尉,戰功顯赫,後領重騎。

重騎統率(副):山甲。

秦城初見山甲時,山甲為小化城(邊境小鎮)守将,屯長級別。此人作戰風格極為彪悍,有勇有謀。少時喪父,十三歲為生活所迫,獨自進入深林狩獵,三天三夜後渾身傷口擰着一野豬出山。後匈奴入侵傷其母,憤而投軍,兩三年便累計軍功至屯長。與烏桓三萬大軍一戰中,與秦城表現默契,秦城感其才,特招入骠騎營,培養後委以重任。

輕騎統率紀鑄(正):李廣任上谷郡守領三軍時,就已經戰功累累,在軍中威望頗高,為人穩重,熟稔兵法,曾經與秦城并肩殺敵,乃是生死之交。秦城組建骠騎營時,委以輕騎統率一職。

輕騎統率樂毅(副):秦城這一世的發小,自幼苦練功夫,武藝極為精湛,箭術為骠騎營兩翹楚之一,歷次征戰單人殺敵數都傲視群雄。性格孤傲,只與秦城、南宮商私底下時才話唠。與秦城另一發小南宮商自小争鬥。秦城組建骠騎營之後,為秦城最親信的高級将領,沒有之一。

輕騎統率李敢(副):李廣之子。為人桀骜,起初不服秦城,屢次挑釁,後戰事失利,為秦城所救,經歷波折後成熟不少,終于成骠騎營重要将領之一。

秦城親兵隊正秦慶之:為秦城在骠騎營最親近的人之一,頭腦靈活,膽識不凡,數次執行秦城交代的危險任務,皆出色完成。認為人應該厚積薄發,是以多次拒絕秦城将其外放領軍的好意,執意跟在秦城身邊學習。

……

其他:

冉闵:曾在秦城和伊雪兒的危急關頭搭救兩人,被秦城特招入骠騎營,箭術傲視群雄,北軍中無敵手。初為秦城親兵,現為骠騎營校尉。

董褚:秦城為小卒時是秦城的伍長,身手不錯,但為人功力,曾被秦城慘烈教訓。現為骠騎營屯長。

伍大亮:老兵,老好人,秦城認為其遇事有見地,曾鼓勵他大膽領兵,現為骠騎營屯長。

江河:董褚堂兄。曾經為被秦城慘揍的董褚出頭,被秦城慘揍,最後立誓終有一天要戰勝秦城。現為骠騎營校尉。

商會:

序:商會是秦城為自主解決骠騎營龐大軍費的産物,是劉徹的試點骠騎營的副産品,壟斷上谷郡與匈奴的私下貿易。其有情報隊,為秦城借助商會打探匈奴情報、掌握草原信息的利器,後在劉徹第一次主動進攻匈奴大戰的過程中立下大功,但整支情報對在草原的底子也被伊雪兒一鍋端掉。骠騎營入北軍之後,商會被劉徹從骠騎營中剝離出來,交由張骞管理。

會長南宮商:秦城發小。此人極為聰明,頗具經商天賦,卻不喜為官。一腔熱血,初為一學徒,因無法接受秦城和樂毅沙場殺敵為國建功而自己碌碌無為,憤然從事與匈奴的黑市貿易,所得利潤皆入軍費。後與秦城一同組建商會、情報隊,經營兩年,終為大軍出征立下不世大功。在商會情報隊覆滅與草原之際,被伊雪兒所俘,後被秦城救出。

情報隊隊正:張大。商會草原情報隊覆滅之際,千裏走單騎,告知秦城消息,避免了秦城的軍事失誤。

再說儒家治國與法家治國

(這是書評區答“我意即神意”的書評。)

“嚴刑峻法,苛責勞役”用這句話來評價秦始皇的法家治國思想我認為是不妥當的,法不是暴,秦也不是暴秦,若秦是暴秦,他如何能從一偏隅小國統一偌大的中國?難道就因為他暴,所以他就統一了?這是說不通的。關于秦朝滅亡,我認同《大秦帝國》作者孫皓晖的話:“秦的滅亡,是因為秦始皇沒有把商鞅确立的戰時法律制度,轉型為和平時期法律制度。法家歷來有‘法、術、勢’三個流派,商鞅遵循的是‘法治’,到秦始皇這裏,他個人的強大威望和戰時法律制度一結合,就變成了‘勢治’。一旦這個權勢人物死去,帝國也就坍塌。”

我們可以做一個假設,如果秦始皇在晚年也像漢武帝一樣,與民休息,秦國會如何?若是秦始皇之後是扶蘇繼位而不是胡亥,又會如何?如果不是趙高那厮……。雖然這些假設現在看起來沒有意義,但這起碼可以說明,秦的滅亡,不是法家治國的必然。法家治國,也不是不懂得養民休國。

神意兄認為西漢武帝之強盛,是因為他奉行外儒內法,我不敢茍同。

首先,我覺得我們應該弄明白,西漢武帝時期他強,究竟強在那裏?

一般衡量一個國家之強,我竊以為有幾個标準。一者,在于百姓。百姓的人數是不是足夠多?百姓的生活是不是水深火熱不堪折磨?二者,在于吏治。政治是否清明,國家是否昏暗。三者,在于對外關系。國家是否獨立,對外戰争是否能勝,不用受外族壓迫侵擾?四者,在于經濟。經濟是否繁榮?五者,在于文化。至于其他,則是其次。

那麽我們看西漢武帝時期。百姓人丁多,糧倉豐腴,不在于武帝之功,而在于文景之治,這與劉徹關系不大,自然也就扯不到儒家的關系上,那是黃老之術的功勞。武帝萬年的輪胎罪己诏,若說儒家,不如說黃老之學的成分更重些。因為與民休息就是黃老之學的題中之義。吏治,看吏治看百姓生活的怎樣即可。可見在武帝繼位前,西漢吏治就不差,當然,武帝上臺後,也有不錯的舉措,但是這與儒家思想無關,更多的是法治的功勞,酷吏郅都這些人行的可不是儒家思想。對外關系,武帝一朝最突出的功績就是對外武功了。漠南無王庭,開疆擴土,百越之地等等。但也就這些了,漠北決戰之後也即後來霍去病死後,劉徹打匈奴打得并不如意。這個,與儒家明顯無關。經濟就更不用說了,儒家重農抑商,而發家重農猶在儒家之上,也不歧視商人。文化,董仲舒那厮搞獨尊儒術這一招,對文化繁榮可是沒多大好處的。商君可沒跟嬴渠梁說過這個毒招。另外,所謂焚書坑儒坑的也只是方士,這個很多人多有誤解。

所以說到底,西漢之強,跟儒家沒幾毛錢關系。

四百章,有話要說以及一些感言

今天寫下四百章的标題的時候,心中頗不平靜。

《将骨》的創作,輾轉波折,轉眼間已是四百章。雖然現在腦子裏的情節可以确定能夠寫到五百章,但若真到了五百章的時候,恐怕就不是寫五百章感言,而是差不多要寫完本感言了。

其實在一百章、三百章的時候,我都有想過要寫一個感言。上本書的時候,三十萬字我還寫了一個感言。前兩天看人家的書,看到了封推感言,這才發現,《将骨》其實還欠缺一個封推感言。

當然,今天不是寫封推感言。

這本書到了四百章,其實就進入最後一個階段了。這個階段會很長,畫卷也會很大,但是綜合來說,它就是一個階段。如果形勢不太差,這個階段,可能會超過四十萬字。當然,如果形勢特別好,比如說訂閱紅票什麽的超乎預料,我激情一暴漲,寫個五十萬字八十萬字也有可能。

百萬字?那當然不可能。百萬字就不是激情,而是灌水了。

這是劇透。也是我給大家的一個交代。

轉入第四卷,這兩天一直在布局,然而布局起來卻并不順利。或許是進入最後一卷,進入最後一炮了,想要盡可能寫得盡善盡美一些,為這本書給一個能夠讓自己滿意、能夠稍稍滿足大家希望的結局。

如此糾結了兩天,直到今天如廁的時候,才突然靈感迸發,終于将大致框架擠了出來,一時之間,頓感大爽。

其實之前就對最後一卷有過構想了,但是在真正進入第四卷的時候,才發現開頭有些難以下筆。

有很多線索需要梳理,有很多矛盾需要兼顧。

經過今天這一章,相信大家已經能夠看出來,第四卷的前一部分,會是在西域展開。

其實在第四卷開始之前,對于匈奴、百越、淮南國、甚至是衛氏朝鮮,還有西南邊的羌氏,腦子裏都有大致的勾勒。然而,卻一直忘了西域。

今天坐在電腦前準備碼字的時候,在沒有大綱的情況下順着情節往下寫,才突然發現,哦,原來西邊還有這麽大一塊地方在這兩天竟然被忽視了。

在本書進入vip之前,其實我一直是沒有大綱這玩意兒的,最多對下面的一小段情節有個規劃,很多時候都是坐到了電腦前,打開了WPS,腦子裏還是一片空白。之前的很多情節,都是順着筆端,順着情節發展的需要,往下寫的。

當然這不是說我是亂寫,在開《将骨》之前,我對這本書的走向和階段還是有一個大致規劃的,比如說在不同的階段秦城主要幹些什麽,有哪些主要的人物出現。但就是沒有大綱,也沒有細綱。結果,這導致了很多時候卡文,幹坐着撓頭半點憋不出個響屁來。

直到入了vip,知道要收費了,這才開始寫大綱,寫細綱。有和沒有大綱細綱的區別,相信不少人都能從入V前和入V後的布局中看出來。這也是這兩天我一直堅持要把第四卷的細綱憋出來的原因。但是從心理上來說,我是并不喜歡寫大綱的。

《将骨》寫到今天,出現了一些我之前都不曾預料到的情況,包括将《将骨》寫成了一部治世小作,并且都深入到了文化、經濟、治國思想等方面,這是我開書之際沒有想到的。不管這些東西寫得如何,至少我已經驚嘆了。

記得毒蛇兄之前說過,看到簡介中說我要改變大漢,影響千年歷史時,他是既期待又擔心。我承認,那個時候我也是很擔心的。但是書寫着寫着,就會逼着你去研究一些東西,然後再回過頭來寫。再往後,一切就順理成章了。

有段時間書評區關于儒家治國好還是法家治國好的問題的争論,着實給了我不少靈感,我承認若是沒有那個争論,我不會老是糾結,也不會得出新學這個答案。

“如今”的大漢,新法推行,新學馬山就要面世,國富民強,有了建設邊城大規模縮短後勤補給線的資本,也有了将匈奴一網打盡的可能,而不至于如歷史上的大漢,漠北決戰之後就開始走下坡路。

有的讀者說我把有些東西美化了,甚至是把劉徹寫的太牛逼了些,前者我承認,後者我是怎麽都不會認同的。

我給《将骨》中漢武一朝的定位就是:這是一個英雄的時代。

因為是英雄的時代,所以很多東西就要理想化一些,雖然書中并不缺乏反派、缺乏小人,但就如同汲黯與秦城鬥争的原因也僅僅是因為政見不同一樣,很多沖突都不是個人利益之争。所以汲黯看不慣薛澤與淮南國謀事,在發現薛澤與匈奴有來往之後甚至果斷與薛澤撇清了關系。

所以有窦非這種雖然窘迫了半輩子,也不肯埋沒理想的人,即便是飯都沒得吃,也依然留着半屋子書簡。

我想,英雄的時代,總有些人要可愛一些。

但這又并非是我強加給這個時代的,漢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相對單純的王朝了。漢朝之後,禮崩樂壞,人心不古。

春秋戰國禮崩樂壞過一次,三國兩晉南北朝,又禮崩樂壞了一次。在前朝的基礎上,這次崩壞的很徹底,讓華夏文明中終于不複再有周禮的風采。

所以在很多作品中,總會提到後人仰慕周禮漢儀。

《将骨》是借了一個英雄的時代,圓一個大國的夢想。

很多作品總是說逆勢而上,争霸稱王,最終成為最高的存在。但是逆勢而上,真的那麽容易麽?

我甚至看到一本書,想要在戰國後期以一個山東小國抗衡秦國,這是逆勢了,但是可能嗎?

在那個時代,秦國已經無懈可擊了。而這個無懈可擊,是用了幾十年,近百年的積澱換來的。秦國的耕戰體系,秦國的千裏沃土,秦國的民衆君臣,在當時對于争霸這個事業來說,已經是極為完美的了。并且,這還是在有商君、張儀、白起等等這樣的不世大才接連出現,奮鬥了近百年才得來的大勢,要軍隊有軍隊,要糧草有糧草。山東一國

同類推薦

戰神狂飙

戰神狂飙

世人敢問,何謂戰神?“便是以肉身霸世,拳爆星空,掌裂蒼穹,一路摧枯拉朽,橫推八荒六合!”“便是懷勇猛之心,掠過繁華,吞下寂寞,無畏無懼無敵,唯己永恒不動!”為二者、為...戰神!這是一個身世神秘的少年,為了心中執念,橫渡諸天寰宇,踏遍九天十地,憑借一雙赤手生撕萬千傳說的故事.......戰神崛起,一路狂飙!

伏天氏

伏天氏

東方神州,有人皇立道統,有聖賢宗門傳道,有諸侯雄踞一方王國,諸強林立,神州動亂千萬載,值此之時,一代天驕葉青帝及東凰大帝橫空出世,東方神州一統!
然,葉青帝忽然暴斃,世間雕像盡皆被毀,于世間除名,淪為禁忌;從此神州唯東凰大帝獨尊!
十五年後,東海青州城,一名為葉伏天的少年,開啓了他的傳奇之路…
小說關鍵詞:伏天氏無彈窗,伏天氏,伏天氏最新章節閱讀

神級仙醫在都市

神級仙醫在都市

仙醫者,生死人,肉白骨。
神級仙醫者,敢改閻王令,逆天能改命。
他是仙醫門第二十五代傳人,他資質逆天,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他又是個大學生,本想低調,但螢火蟲在夜中,豈能無光?
行走都市,一路喧嚣,神級仙醫,我心逍遙。

爽文 掠痕
757.2萬字
英雄無敵大宗師

英雄無敵大宗師

被噩夢折磨幾近要挂的徐直決定遵循夢境提示,他眼前豁然打開了一個新世界,不僅不吐血,還身強了,體壯了,邁步上樓都不喘息了。更牛的是,夢境世界中某些技能和東西居然可以帶入到現實世界,這下,發啦啦啦。即便是一只弱雞的叢林妖精,那又有什麽要緊呢,徐直笑眯眯的手一劃,給隊友頭頂套上一層綠光……(參考元素英雄無敵4,英雄

唐雪見肖遙

唐雪見肖遙

唐雪見肖遙是唐雪見肖遙的經典玄幻小說類作品,唐雪見肖遙主要講述了:唐雪見肖遙簡介:主角:唐雪見肖遙站在離婚大廳的門口,唐雪見想到了八年前和肖遙領證結婚的日子。
也是這樣的下雪天,很冷,但心卻是熱的。
不像此時,四肢冰涼,寒氣入骨。
納蘭小說網提供唐雪見肖遙最新章節,唐雪見肖遙全文免費閱讀,唐雪見肖遙無彈窗廣告清爽在線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