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軟實力,(3)

子裏,最後說,我要和你的夫人睡覺,所以俄羅斯不得不反抗。中國與西方,特別是美國之間的問題,不只是一個意識形态之争的簡單問題,而是一個國家利益的問題,一個地緣政治、地緣經濟的問題。只要你強大,你需要資源,你有自己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他心裏就不舒暢,他就要排擠你,控制你,改變你。你查一查所謂西藏流亡政府的資金來源,多少是來自西方的各種機構?這本身就說明很多西方人盼望西藏從中國獨立出去,其實他們很多人也盼望臺灣獨立,新疆獨立,內蒙古獨立,希望中國能像蘇聯和南斯拉夫那樣解體最好,只是13億中國人都說“不”,他們才無能為力。

主流文明這個東西是和國家利益連在一起的,按照西方的游戲規則來玩,他可以在任何時候指控你,違背了游戲規則,幹涉你的內政,而他怎麽做都是對的,把人家國家弄得四分五裂,也不需要說一聲抱歉,因為他那個民主是所謂普世價值,你采用了他的民主制度,四分五裂,那是你自己的事,與他無關。所以所謂主流文明,經常是很不文明的,我們在學習西方各種長處的時候,對此一定要心中有數,拿來主義的方法可以,送來主義的方法不行。中國人贊成民主,但這個民主是要能使中國繁榮富強的民主,而不是使中國四分五裂的民主。美國特別提防一個強大中國的出現,連一個強大的歐洲,他都不喜歡,光是一個歐元就給美國帶來多少麻煩?他能不提防強大的中國嗎?他提防中國崛起會挑戰自己在各個方面的利益。

1991年的時候,俄羅斯人曾充滿了對美國的崇拜。俄羅斯社科院一位朋友對我說:“當時美國來‘占領’我們國家都可以,因為大家以為這樣一來,我們社會就可以進行徹底改造,大家就可以過上物質極大豐富的生活了。”但美國很現實,始終把俄羅斯民主鎖定在幾個人物,如蓋達爾、丘拜斯、雅林斯基等。只有這些人代表民主,其他人都不是。民主體制下的共産黨等其他政黨應該都是可以參加民主選舉的,但在葉利欽與議會沖突時,美國并不支持雙方通過民主程序來裁決,而是支持一方以武力對付另一方。美國是認人而不是認制度的。美國後來支持非常獨裁的葉利欽。如果這樣做是例外也罷,但你仔細一看,美國在伊拉克、巴勒斯坦、埃及、黎巴嫩都是這樣做的。如果中國搞一人一票,美國也一定只支持他認定的幾個持不同政見者,其他人上臺,都不是民主。對于中國來說,除了親西方還不夠,還要放棄臺灣、西藏甚至新疆。即使放棄了,他還是不會接受你,因為你還是太強。

按西方的游戲規則來玩,你不僅要按他的要求選舉,他還要派人來監督,還一定要選出親他的人,親美國的人。巴勒斯坦選出了一個哈馬斯,西方不承認,伊朗選出了內賈德,西方也不接受。黎巴嫩2006年選出了一個親西方的政府,西方一片贊揚聲,但贊揚的話語未完,以色列的炮火就打來了,黎巴嫩政府呼籲美國幹預來停止以色列對黎巴嫩的轟炸,但美國故意拖,讓以色列繼續轟炸南黎巴嫩,希望借此削弱親伊朗的真主黨。一位黎巴嫩政治學者對我憤憤不平地說,“你即使選出了一個親西方的政府,西方還要把你分門別類,區別對待,看你是盟友,還是一般朋友,還是走狗,黎巴嫩民選政府在西方的眼中大概連走狗都不如,所以只能被犧牲掉。”西方民主口號不管如何動聽,總是掩蓋不了自己的利益盤算。

實行西方式民主化,在第三世界國家經常意味着無窮內耗的開始。西方國家已經富裕起來了,人均消費的資源是發展中國家的數十倍,它可以經得起這種內耗,比利時近600天沒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還照樣運作,國家也照常運轉。而對于第三世界,不要說600天沒有中央政府,100天沒有中央政府,國家可能就要陷入內戰了。你內耗開始了,那只能由代表主流文明的西方來幹預,西方又會支持不同的派別,最後使你無法整合自己的力量。中國近代史上,西方大國為了自己的利益,支持各自青睐的中國軍閥,讓中國打內戰,他們發戰争財,中國大地上多少生靈塗炭。

退一萬步說,即使西方的政治制度,代表了未來世界惟一的政治文明,中國也只有這一條路可以選擇,中國也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國情來逐步借鑒和接受,決不能允許任何一個外國來主導這個過程,否則後患無窮。作為一個有5 000年文明歷史的超大型國家,其最終的政治制度形式一定是獨特的、惟一的,它應該包含西方制度的長處,也包括自己傳統形成的好東西,這才是中國政治改革的正确方向。德國前總理施密特也說過:“中國文化同西方文化有着本質不同,因此,中國的社會發展必須走與西方國家不同的道路。就如當年古羅馬不同于古希臘,雅典也不同于斯巴達,今天中國的社會關系也同樣與美國、德國、英國的社會關系有本質不同,一切都按照美國模式操作的想法,只有美國人才會有。”

說到底,無論是西方民主制度還是其他什麽制度,都是手段,最終的目的都必須體現在良政上,體現在人民的滿意和認同上,所以良政與劣政才是當今世界政治中最重要的觀念。我們應該多多使用,全世界都應該多多使用。中國是一個大國,人口比整個西方世界的人口加在一起還要多,在中國經過實踐而成功的東西就是真理,西方可以不理解,可以反對,可以歪曲,但只要事實證明我們的做法是正确的,是中國老百姓拍手叫好的,西方最終只能努力來理解你,闡釋你,并最終不得不接受你。歷史證明,西方是承認實力的。只有當西方真正認識到,它不僅不能阻止中國硬實力的崛起,而且也無法阻止中國軟實力崛起的時候,它才會真正地接受你。還是我前面打過的那個比方:這就像學外語,如果你認為世界上只有英語好,那麽你就永遠是別人的學生,他永遠可以說你哪些地方不對了,甚至給你打個不及格。現在中國崛起了,學習中文的人越來越多了,中文也自然會成為國際社會的一種強勢語言,你要和我交流,就要好好學習我的語言,盡量達到我的母語水平,我還可以糾正你的發音和語法,也可以給你打不及格。

其實,西方許多有識之士,如美國《新聞周刊》總編法瑞·紮卡裏亞(Fareed Zakaria)也認為,世界今天已進入了“後美國時代”。在這個“後美國時代”裏,中國的政治軟實力可以豐富人類處理一系列全球棘手問題的能力。因而中國崛起的進程不是一個所謂中國融入西方主流文明的過程,而是雙方平等相待、取長補短的過程,最終中國以及其他一些新興國家,将和西方一起成為世界新秩序的共同設計者、領導者和建設者,原因很簡單:沒有中國的軟、硬實力的參與,全球化帶來的世界性問題一個也解決不了。

七、崛起的中國精神

歷史好像注定要考驗一下我們這個民族,而且選擇了改革開放30年之後的2008年。先是遍及半個中國的冰凍雨雪災害,後是拉薩暴亂、奧運火炬在西方傳遞受阻,後來又發生了天府之國的山崩地裂。這些突如其來的挑戰,對中國的綜合實力是一種考驗、對我們的發展模式和體制能力是一種考驗、對我們民族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力量也是一種考驗。令人欣慰的是,我們以高分通過了這些考驗:一場冰凍雪災,回家的路變得異常艱難,但舉國上下同心協力,以決心和愛心,渡過了難關。藏獨反華勢力的挑釁,未能實現他們所期望的“袈裟革命”,反而使全世界華人前所未有地團結一致。四川地震,舉國同悲,世界震驚。國人不知流了多少眼淚,但大災大難,也襯托出了我們國力的增強和我們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回頭一看,這些壞事在某種意義上都變成了好事,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團結,這樣自信,這樣堅如磐石。

世界将會特別地記住中國在2008年抗震救災中所顯示出來的中國力量、效率、責任以及中國元素和中國精神,因為這一切觸動了世界。事實證明:我們的發展模式,雖不完美,但在過去30年中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數千年的積貧積弱的局面,中國今天的力量令人驚嘆:這麽多的物質在這麽短的時間內集中起來,真是要錢有錢,要物有物,要人有人,民間善款幾天內就超過百億。我們的軍人、醫生、護士、援救人員,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恪守職責、奮不顧身。一個印度尼西亞朋友問我:“綿陽是中國的發達地區嗎?”我說不是。他說:“那怎麽會有高速公路、連鎖超市,還有那麽多汽車、彩電和手機?”我們給受災居民的補貼是每人每月600元,日均20元,超過了世界一半人口的日均收入(不到2美元,約等于12元人民幣)。如果沒有過去30年的改革開放,這一切怎麽可能。

我們的體制創造了中國效率,令世界驚訝。政府不同部門的協調,快速、高效、有序,十幾萬精銳部隊,數十個專業兵種,近400支專業救援隊,近5萬醫務人員,第一時間趕往第一線,很快覆蓋了每一個受災的村莊。沒有過去30年的改革開放和體制創新,我們國家的管理和協調怎麽可能會有這樣的效率。

中國公民的社會責任感在這次磨難中也得到了充分顯示。數十萬自願者從四面八方趕來,拖着行李箱,背着包袱,開着自駕車,從全國各地湧向災區。他們不少人屬于中國迅速崛起的新興階層,從企業家到公司雇員,從車友會會員、戶外運動愛好者到年輕的網絡發燒友,他們構成了這次抗震救災的一支生力軍。我們的公民社會與政府力量實現了高度的良性互動,共同構築了一個強大的援救體系。我們國民的個人選擇已空前的多樣化,卻又與社會的整體意志空前一致,這一切對于中國的社會進步,對于中國今後公民社會的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在這次抗争中,我們還看到了大量閃光的中國元素。我們的領導人實踐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古訓,他們在第一時間趕往災區,指揮救災。我們的教師實踐着“為人師表”的格言,奮不顧身地搶救學生。我們十幾萬軍人,幾乎是沒日沒夜地拼命救人,将軍沖在最前面,身先士卒,不辱使命,體現了西方難以理解的“人民軍隊”的理念。普普通通的中國人展現了這麽多中華傳統中的人性光輝。我們老百姓的最普通的人性細節,打動了很多外國人:一個家毀人亡的老婦,把自己的礦泉水讓給外國記者喝;摩托車司機把外國人從交通不便的地區帶了出來,執意不肯收費;一個個連鎖超市免費向災民提供商品;德國志願者把捐助的帳篷送給受災的鄉親,鄉親們一定要用幾籃子鴨蛋回贈,中國人不白拿別人的東西。英國記者在映秀村看到死去孩子留下的作業本,上面是孩子抄寫的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方塊字,他感慨地說:中國一個落後村莊孩子的作業可以使所有英國的同齡孩子感到慚愧。外電普遍驚訝:盡管是這麽大的一場災難,受災的人數和地域超過美國的新奧爾良市數十倍,但惡性的趁火打劫事件幾乎沒有,而美國2005年一場“卡特裏娜”風災,出現了很多起搶劫、強奸和槍殺案件。

我們做到了很多西方國家未能做到的事情。我們的領導人在地震2小時後就登上了飛向災區的飛機。而2005年“卡特裏娜”飓風襲來,美國前總統布什還繼續在他的德州農場休假,布什也因此受到了當時美國媒體的批評。我們的軍隊在地震後20分鐘內就啓動了應急反應機制,數萬軍人在第一時間趕赴災區抗震救災。相比之下,2007年夏天,希臘經歷了罕見的森林大火,但希臘軍隊調度乏力,錯過了救災的最佳時機,結果釀成了生命、財産和生态的巨大損失。我們把拯救生命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一線希望,百倍努力”,最後救出的人包括一位被埋在廢墟達160多個小時的80多歲的孤寡老人,而法國2003年8月突來的熱浪,造成了1萬多老人非正常死亡,令世人震驚。在人權方面,雖然中國仍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在尊重生命權方面,中國今天的偉大實踐足以讓天天談論人權的許多西方國家汗顏。

多少人曾擔心,經濟市場化的大潮使得我們的社會變得冷漠、自私和互不信任,但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災表明,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何等深厚,大家不分地區、不分階層、不分貧富,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從最高領導人到“80後”的士兵和志願者,都展現了血濃于水的人間真情和一個個具體的愛國行動。這場抗震救災也成了我們社會人心向善、心靈歷練的一個偉大裏程碑。事實證明:在中國走向富裕的過程中,我們獨特的文化底蘊,一旦激活,就能促使我們社會變得更加溫馨和諧。

中國力量、效率、責任和文化元素的背後,是一種偉大的中國精神的崛起。這種精神的特點是:為政就必須勵精圖治,為民就必須兢兢業業,人心就是要向善,社會就是要和諧,民心就是要堅毅,民族就是要團結。在我們社會走向現代化和多元化的今天,這種精神的崛起尤為可貴。

世界普世價值的形成過程是一個不同文明取長補短的互動過程,這個過程無人可以壟斷,其發展也正未有窮期,中國人要為此作出自己的貢獻。中國精神為“民主”理念注入了新的元素:民主不能止于投票,民主必須落實到良好的政治治理,治理必須“以人為本”,必須高效勤政。中國精神也為“人權”理念注入了新的內容。

人權應以人性為基礎,人權可以和先人後己的責任感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對于那些只知從個人自由角度來解讀人權的人,這是一種全新的境界。

2008年5月19日下午21點28分,13億中國人為地震罹難者默哀。但是在北京***廣場的哀悼結束後,聚集在廣場的群衆遲遲不願離去,他們眼裏含着淚花,大聲呼喊“汶川,頂住,四川,挺住,中國,加油!”我從電視上看到這個場景,心靈很受震動。這種場景不會出現在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這是獨一無二的中國精神,因為惟有我們才有“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傳承;惟有我們才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古訓;惟有我們才有上千年領先世界之後因內憂外患而跌入低谷的悲壯;惟有我們才有通過改革開放而重新崛起并實現中華複興的偉大抱負,這一切最終都體現在“中國,加油!”這一句發自中國人內心的吶喊之中。

這種中國特有的精神觸動了世界。

西班牙《世界報》這樣說:“這些志願者、戰士和救援人員不屈不撓的精神把這個已經無數次遭受過外來入侵和各種災難的國家一次又一次地從廢墟中拯救過來。”而中國在過去30年經歷了巨變,它的人民就是比別人“走得更快,工作得更勤奮,而且看得更遠。”美國媒體也感慨:“在8級地震的廢墟上站起來的中國,是那麽令人驚訝的現代、靈活、開放。”俄新社也發表評論:“我們知道,一個總理在兩小時內就飛往災區的國家,一個能夠出動十多萬救援人員的國家,一個企業和私人捐款達到數百億的國家,一個因争相獻血、自願搶救傷員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國家,永遠不會被打垮。”這次地震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一個仁愛的中國,一個極具競争力的中國,一個堅不可摧的中國。

地震後的2008年8月,随着一軸“中國畫卷”的徐徐展開,舉世矚目的奧運會在北京盛裝開幕。中國奧運軍團的傲人成績,中國民衆的愛國熱誠以及“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寬廣胸懷,再一次展現了這種可貴的中國精神。“真正認識中國和了解中國人是需要時間的。我正是用了幾十年,才真正了解和感受到這個國家的偉大,這個民族的堅韌不屈和善良。”國際奧委會終身榮譽主席薩馬蘭奇用這番話表示了一個世界公民對中國精神的敬意。

中國人民有偉大的抱負,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還要虛心學習世界各國的長處,我們崛起的路上還會遇到各種挑戰,圍堵,甚至危機,但只要我們堅持百折不撓的中國精神,我們就能克服各種艱難險阻,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八、面向未來的中國模式

中國還在迅速而穩健地崛起。與此相比,從日本到整個美國,從希臘到整個歐盟,今天卻陷入了危機。經濟沒有搞好,政治危機不斷,熱衷于推動顏色革命的西方突然發現自己竟面臨着“希臘之春”的蔓延和“占領華爾街”的威脅。中國崛起的模式因而也成了國際社會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中國模式在國內還有些争議,大致有兩種人不贊成中國模式。一種是不贊成“模式”的提法。他們認為應該用“中國道路”等概念,因為“模式”這個詞會給人一種發展道路凝固化的感覺,甚至有模式輸出的嫌疑。但就我而言,“中國模式”就是“中國道路”,“中國道路”就是“中國模式”。只是“模式”這種表述方法國際上比較通用。“模式”這個概念在國際上更多地被解釋成一種獨特經驗的總結,而非一成不變的僵化的東西,就像我們過去30來年中經常提到的蘇南模式、深圳模式、浦東模式等一樣,是對這些地方改革開放經驗的總結,毫無僵化和強加于人的意思。

還有一種人是不贊成“中國模式”的內容。這些人只認同西方模式,他們認為只要你跟西方不一樣,你就沒有轉型到位。從他們的角度來看,中國怎麽能有自己的模式,世界上只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西方模式。好在大多數中國人不信這個邪。要是中國人當初沒有自己的主心骨,沒有堅持自己獨特的發展道路和模式,那麽我們恐怕連整個國家都解體了,還談什麽中國崛起。

這些人今天又遇到了新的困境:他們最青睐的美國模式如今陷入了深重危機,導致美國民衆資産大幅縮水,美國國運直線下降。這些人也許可以讀一讀美國日裔自由派學者福山先生2011年1月在《金融時報》上發表的《美國民主沒有什麽可以教中國的》一文。曾認為“歷史發展到了西方制度就終結了”的福山先生寫下這麽一個标題就足以讓人感嘆了。

中國的崛起是一個超大規模的文明古國的崛起,她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太豐富了。把美國模式搬到中國大概就像用麥當勞文化改造八大菜系,怎麽可能成功?我們對美國模式的态度,應該是借鑒其合理的地方,就像麥當勞,也有不少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但我們的基本立場不是讓麥當勞征服八大菜系,而是要用八大菜系來吸納麥當勞,最終把它的長處“收編”過來,而不是被麥當勞征服。

坦率地說,我們的模式也有自己的問題,但是美國模式乃至整個西方模式在非西方國家的表現實在太差。中國模式的成績單除以2,除以4,除以6,都比采用西方模式的非西方國家亮麗。西方模式在西方本土的表現也越來越難以令人恭維,否則就不會有今天從希臘到美國的危機了。

面對未來,在政治方面,中國發展的大趨勢将不是複制西方政治模式,而是在全球互動的基礎上日益回歸中國本土的政治理念,特別是“民心向背”和“選賢任能”的理念。這些理念也是今天中國模式的核心競争力。中國已經在探索把“選拔”和某種形式的“選舉”結合起來,這種方法的效果已經明顯地好于西方單靠“選舉”的模式,因為它堅持了中國人“治國必須是人才”的理念,有助于克服西方單靠“選舉”帶來的諸多問題,如缺乏人才觀、短視主義、民粹主義、過度福利主義等。

在社會方面,中國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将不是西方所主張的社會與國家對抗模式,而是社會與國家之間大規模良性互動的模式。在經濟方面,中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将不是我們一些書生從西方教科書上批發來的,在西方也從未存在過的所謂“完全市場競争模式”,而是現有的“混合經濟”模式的進一步完善,即把“人本經濟”與“市場經濟”“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更好結合起來的一種現代“混合經濟”模式。這種“混合經濟”模式會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但其總體競争力已經給西方乃至世界帶來了震撼。

中國是一個人口比歐盟、美國、日本、俄羅斯之和還要多的國家。過去30多年裏,中國經歷了一場翻天覆地的工業革命、技術革命、社會革命,但國家保持了團結和穩定,絕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我們還成功地避免了1997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的金融浩劫。縱觀世界任何國家,能夠取得其中一項,就已經了不得了,但中國幾乎全部實現了,這就是中國模式成功的證明。

中國模式形成于全世界範圍內的激蕩和競争之中,背後是數千年的偉大文明傳承。有歷史底蘊的東西就是有生命力,競争産生的東西就是厲害,所以這個模式不會走向崩潰,只會進一步完善後走向更大的輝煌。中國模式亦是中國最重要的軟實力之一。

在中國繼續崛起的過程中,我們一定會更加開放,一定會更多、更廣、更深入地融入世界,同時也會更多地珍視和維護自己的獨一無二,因為正是這些獨特之處構成了中華民族對整個人類智慧與文明的偉大貢獻。中國崛起和中國模式已經觸動了整個世界,并将繼續觸動這個世界,而我們也希望這個世界會因為這種觸動而變得更加和平、人道、公正和美好。

原版後記

一本書一旦出版,便獲得了自己的生命,讀者或褒或貶,均不在作者的掌控之中,但我也認為自己寫作此書的意願,即用中國話語來論述中國和世界,只會随着中國的崛起,而越來越具有生命力,因為它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一個大勢:西方話語已經難以解釋今日之中國,也無法應對各種全球問題的嚴峻挑戰。西方主導的這個世界矛盾重重,危機四伏,西方的智慧已不那麽夠用,世界需要中國的智慧。

用比較随意的文字和平鋪直敘的風格來探讨與中國崛起有關的核心問題,對我也是一種嘗試,因為我一直認為這類問題的研究和讨論應該超出象牙塔,超出刻板的說教,超出偏頗的西方話語,成為普通民衆都可以理解、都可以參與的事情,畢竟這些問題涉及中國未來發展的方向,最終也關系到每個中國人的生活和利益。

本書初稿的一些章節曾先後在《學習時報》和《環球時報》上發表,引起了一定的反響,使我受到了鼓舞。《環球時報》網站還替我開設了專欄,使我的文章能夠與更多的讀者見面。我謹借此機會向《學習時報》的周為民總編和蘭文飛編輯以及《環球時報》的王文編輯致以最誠摯的謝意。同時,我也真誠感謝所有關心我的讀者,希望繼續得到你們的幫助和指教。

寫作期間,有機會在複旦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浦東幹部學院等地作了演講,使自己書中的一些觀點得到進一步的提煉。成書過程中,又得到了許多學者和朋友的熱情鼓勵和幫助,特別是李君如、姜義華、蕭功秦、劉吉、蕭思健、沈丁立、陳志敏、殷存毅、黃仁偉、周建明、許世铨、李家泉、王群、齊書深、沈大偉、陸小潮、林令山、安建國、趙軍湘等,這裏謹向他們一并誠懇致謝。

我還要深深感謝我九十高壽的父親張子嘉,他一直是我文字的第一讀者,他的很多帶有歷史滄桑感的評論,總使我受到啓發。我更要特別感謝我的妻子慧慧和兒子逸舟。沒有他們的理解、關心和支持,此書是難以問世的。要感謝的人還有很多,特別是書中提到的那些與筆者交談過的世界各地的朋友,他們幫助我更好地了解了這個世界。最後,我還是感念鄧小平。1988年5月,一位發展中國家的總統來北京,希望鄧小平談談中國改革開放的主要經驗,鄧小平回答:

“解放思想、獨立思考,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來制定政策。”他還補充說:“不但經濟問題如此,政治問題也如此。”總統接着又詢問鄧小平應該如何與西方打交道,鄧的回答是四個字:“趨利避害。”在本書完稿之時,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謹以鄧公的箴言與讀者共勉、與國人共勉。

張維為

2008年7月26日于日內瓦

《中國震撼》作者:張維為

★習近平推薦世行行長閱讀圖書,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推薦閱讀圖書

★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型國家”,以其大國的韬略與智慧、以其超大型的體量和超豐富的傳統,其崛起不可阻擋,其道路注定具有自己的特色,這些都将給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帶來原創性的貢獻。

★鄧小平資深翻譯,日內瓦外交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中國模式”最堅定的支持者和理論研究者,親歷百國現實,從全球視野中比較“中國經驗”,對“中國模式”做出最強有力的理論總結!

內容簡介:

“中國崛起”震撼了全世界,“中國模式”也成為了國際學界、理論界熱議的話題。張維為教授通過自己走訪一百多個國家的所見所聞,以國際關系學者的深厚學術背景,以其獨特觀察和理性分析,豐富了“中國模式”的深刻涵義,更提出了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型國家”崛起的命題。

《中國震撼》提出,中國的崛起不是一個普通國家的崛起,而是一個五千年連綿不斷的偉大文明的複興,是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文明型國家”崛起的深度、廣度和力度都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的。這種“文明型國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長處而不失去自我,并對世界文明作出原創性的貢獻。

《中國震撼》是“中國模式”論的最堅實有力的理論著作,其歸納的“中國模式”的八大特點和八大理念,是“中國模式”論精辟的理論總結,它将豐富關于“中國模式”的理論研究,同時,也讓國人以及世人更客觀地認識中國崛起的事實,理解中國崛起背後的文化內涵。

作者簡介:

張維為,系複旦大學特聘教授、複旦大學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學研究所所長。曾在上海當過三年工人。複旦大學外文系畢業,日內瓦大學國際關系碩士、博士。曾任牛津大學訪問學者、日內瓦外交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日內瓦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和國內多所大學的兼任教授。上世紀80年代中期曾擔任鄧小平和其他中國領導人的英文翻譯。走訪過100多個國家。

著有《鄧小平時代的意識形态與經濟改革》(英文)、《改造中國:經濟改革及其政治影響》(英文)、《重塑兩岸關系的思考》、《中國觸動》、《中國震撼》等著作,以中英文發表過大量關于中國經濟與政治體制改革、中國發展模式、比較政治、外交政策以及兩岸關系的文章,其中《中國震撼》一書曾獲上海圖書獎一等獎等許多獎項,并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

引言

中國以西方不認可的模式迅速崛起,給世界帶來了相當的震撼。

西方先是預測1989年春夏之交的那場政治風波後中國要崩潰;蘇聯解體後,又預測中國會步蘇聯的後塵分崩離析;鄧小平去世前

同類推薦

天王殿夏天周婉秋

天王殿夏天周婉秋

六年浴血,王者歸來,憑我七尺之軀,可拳打地痞惡霸,可護嬌妻萌娃...

凡人修仙傳

凡人修仙傳

一個普通山村小子,偶然下進入到當地江湖小門派,成了一名記名弟子。他以這樣身份,如何在門派中立足,如何以平庸的資質進入到修仙者的行列,從而笑傲三界之中!
諸位道友,忘語新書《大夢主》,經在起點中文網上傳了,歡迎大家繼續支持哦!
小說關鍵詞:凡人修仙傳無彈窗,凡人修仙傳,凡人修仙傳最新章節閱讀

帝少強寵:國民校霸是女生

帝少強寵:國民校霸是女生

“美人兒?你為什麽突然脫衣服!”
“為了睡覺。”
“為什麽摟着我!?”
“為了睡覺。”
等等,米亞一高校霸兼校草的堂堂簡少終于覺得哪裏不對。
“美美美、美人兒……我我我、我其實是女的!”
“沒關系。”美人兒邪魅一笑:“我是男的~!”
楚楚可憐的美人兒搖身一變,竟是比她級別更高的扮豬吃虎的堂堂帝少!
女扮男裝,男女通吃,撩妹級別滿分的簡少爺終于一日栽了跟頭,而且這個跟頭……可栽大了!

魔帝纏寵:廢材神醫大小姐

魔帝纏寵:廢材神醫大小姐

月千歡難以想象月雲柔居然是這麽的惡毒殘忍!
絕望,心痛,恥辱,憤怒糾纏在心底。
這讓月千歡……[

校園修仙狂少

校園修仙狂少

姓名:丁毅。
外號:丁搶搶。
愛好:專治各種不服。
“我是東寧丁毅,我喜歡以德服人,你千萬不要逼我,因為我狂起來,連我自己都害怕。”

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

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

伴随着魂導科技的進步,鬥羅大陸上的人類征服了海洋,又發現了兩片大陸。魂獸也随着人類魂師的獵殺無度走向滅亡,沉睡無數年的魂獸之王在星鬥大森林最後的淨土蘇醒,它要帶領僅存的族人,向人類複仇!唐舞麟立志要成為一名強大的魂師,可當武魂覺醒時,蘇醒的,卻是……曠世之才,龍王之争,我們的龍王傳說,将由此開始。
小說關鍵詞: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無彈窗,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最新章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