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序言

大霄朝末年,宦官、外戚相繼為亂,吏治**之餘,更遇連年天災,民間怨望已達鼎沸。各路豪強趁勢揭竿,一時間烽煙四起,叛亂不絕。

朝廷之中,大霄皇族宗室歷經數十年的變亂、屠戮早已衰微、人心盡失,對蜂擁而起的群雄更是無力節制,大霄天下面臨着分崩離析的境況。

當此危難關頭,晉原郡太守劉義臻舉義兵,于齊平八年(大霄一百六十三年)突入京城恒陽,誅殺作亂的宦官外戚,自領“大将軍”整合力量讨伐各路奸雄。

齊平十五年,劉義臻蕩平天下,帝嘉其功,敕為“丞相兼大将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封“盛國公”,翌年進“盛王”。

三年後,劉義臻受禪稱帝,國號“大盛”,改元“承平”,是為“高祖翊武皇帝”。劉義臻在位期間,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民生、國力得以改善;同時大力整頓吏治,設置“禦史監察院”監督百官,由“三公”之一的禦史大夫直接向皇帝負責,一時之間官場風氣大為改觀。

禦史監察院,分上、下兩院。上院稱“監察禦史”,負責監督京中百官言行,彈劾不法之徒;下院稱“巡察禦史”,負責巡視諸郡縣,考察地方官員。由于參本能夠直達天聽,兩院禦史人選也便視為皇帝心腹,令飽學之士趨之若鹜。

大盛朝的建立,除了劉義臻能夠審時度勢、知人善任外,還有三支重要的勢力在其背後支持着他。

第一支勢力便是“晉原舊部”。這些人是跟随劉氏征戰天下、立下赫赫戰功的軍功勳略,代表人物有骠騎将軍張雲遠、大司馬李元疾等。這些軍功勳略在大盛建立之後便迅速淡出了政治舞臺,對于後世的影響并不深遠。

第二支勢力稱為“前霄故舊”或者“清流派”。這些人曾是大霄朝的高官貴胄,因為得罪當權的宦官或外戚而倍受打壓;而由于他們清廉正直、不與權奸同流合污,官聲極好,故世稱“清流”。劉義臻初掌權柄時,便是大力拔擢、任用“清流派”,使得他能夠迅速穩定朝中局勢,在京城中站穩腳跟。代表人物有丞相蕭子康、太尉楊彥坡、司農鐘不移等,在大霄末期、大盛初期有着極為強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不過在劉義臻的繼任者不斷打壓之下,權柄逐漸下移給第三支勢力。

這第三支勢力稱為“京晉望族”。劉義臻發跡自晉原郡,稱帝之後便将晉原城設為“北都”,與“中畿”恒陽、“南都”臨邺、“西京”鹹安、“東京”淳封并稱“五都”。“京晉望族”指的就是京城恒陽與晉原郡周邊的世家望族,這些家族有的累世專研經學,有的財力豐厚,在霄末的亂世中看準時機投資劉氏,為劉氏奪取天下提供了大力的人力、物力、財力,可以說是未他們在大盛朝的崛起打下了堅厚的基礎。

這其中的代表有恒陽秦氏、東郭氏,趙氏,晉原白氏、崔氏、周氏等等大大小小十幾個家族,他們在劉義臻之後的大盛朝獲得了極大的權勢,成為天下大局的弄潮兒。

本書主人公秦骧便出自恒陽秦氏。其父秦懿在大霄末年時以“京兆賢達”的身份上書皇帝彈劾禍國權奸,為“清流派”所稱頌,卻被權奸所忌憚。不過懾于其家族影響力,當權者只給了他一個“太學祭酒”的閑職,而沒有對其下手。

劉義臻入京後,重用被外戚、權宦忌憚的“清流派”,秦懿以“清流派”和“京晉望族”的雙重身份為劉義臻所重視,拔擢為“三公”之一的禦史大夫。大霄朝時,禦史大夫職權是“為丞相副,監察宗室諸王事”;劉義臻痛恨于霄末官場的**,命秦懿主理設立“禦史監察院”,監察百官言行。

秦懿剛直清正,在任期間大力整肅吏治,使得大盛初期的官場風氣煥然一新;然而正因其耿直不阿的性格,得罪了不少人,其中也包括“清流派”和“京晉望族”。

承平二十一年,正代皇帝巡視天下的太子劉彥鋒突然勾結骁騎将軍崔文和于江東郡舉兵謀反,事敗自殺,此時本與秦懿牽扯不到什麽關系,但他的政敵們卻苦心孤詣地利用這個機會,不斷密告皇帝——秦懿也參與了謀反。

正當此時,秦懿得到密報,說太子謀反之事是中了小人奸計,劉彥鋒為自保不得不起兵。秦懿将此事奏報給皇帝,但正在氣頭上的皇帝卻由此認為他也是太子逆黨,将其奪職下獄,秦懿一家也遭受牽連身陷囹圄。

由于秦懿在“清流派”和“京晉望族”中仍有不少支持者,他們不斷上書力保,盛怒之後的皇帝冷靜思考後也覺得秦懿不可能是逆黨,但他還是不願意釋放秦懿一家,想藉此震懾一下京中的名門望族。

然而出生經學世家的秦懿自幼接受嚴格的禮教教育,“刑不上大夫”的觀念已經深入骨髓,懷着“寧死不受獄吏之辱”的心情,他竟然選擇了在獄中自盡!他行為卻被皇帝視為“畏罪自殺”,在污名未雪的情況下,秦懿的家人以“逆黨同謀”的罪名被施以“流刑”,發配南方荒涼之地——南象郡。

承平二十三年二月,已經垂垂老朽的劉義臻臨終前冊立晉王劉彥钊為儲君,并于同年六月駕崩;劉彥钊即為“太宗孝文皇帝”,次年改元“弘文”。

繼位後的劉彥钊為穩定朝局,一方面排擠“清流派”,另一方面将因此空缺出來的重要職位交予“京晉望族”。這其中的主要措施便是對“清流派”控制的“三公”進行分權,置“左、右”丞相,“中、外”太尉以及“上、下”禦史大夫,安插“京晉望族”的人擔任副手。

而“京晉望族”逐步掌權後,當年秦懿一案也有了新的發展。先是“太子逆案”中的關鍵人物、平叛“功臣”的衛尉杭興叛逃北方的“鷹戎”;其後廷尉卿查出杭興當年施詭計将太子一步步誘向逆反,最終趁其不備将之捕獲、逼死,以“平叛功臣”的面目站到了高祖皇帝面前。

弘文三年,“太子逆案”得以昭雪,作為“同逆”的秦懿也被準以風光大葬,其被流放的三個兒子也被準以回京供職。

秦懿的長子秦骥、次子秦骐在流放前就是太學的“經學博士”,獲釋後便官複原職;不過他們的弟弟秦骧卻不見了蹤影,直到弘文六年的正月……

熟讀歷史的書友可能會想起故事中的背景很類似漢武帝時期的“巫蠱之亂”……不過本書的主角不是“霍光”也不是“劉病已”,而是其他人……之所以架空歷史,是不想被歷史束縛~~~言歸正傳,求收藏求支持~~~

(本章完)

同類推薦

娘娘帶球跑了!

娘娘帶球跑了!

新婚之夜,她被五花大綁丢上他的床。“女人,你敢嫁給別的男人!”他如狼似虎把她吃得渣都不剩。“原來強睡我的人是你!人間禽獸!”她咬牙切齒扶着牆從床上爬起來。她是來自現代的記憶之王,重生歸來,向所有欠她的人讨還血債。可這只妖孽之王,她明明沒見過他,卻像欠了他一輩子,夜夜被迫償還……

萌妻來襲:軍帥,壞壞寵!

萌妻來襲:軍帥,壞壞寵!

從她過完十四歲生日那天起,就跟她說了以後不準半夜偷爬到他的床上來,她小嘴一張一合,已經不知道跟他說了多少次最後一晚。孟祁寒真的是寧可相信世界上有鬼,也不相信孟杳杳這一張嘴。
“以後我要是娶妻了,你也這樣爬上來?”
“娶妻?人家都講你不舉,除了我孟杳杳誰要你?”
某男邪魅一笑:“我都不舉了,你還要我幹嘛?”
“暖床啊,你知道你身上有多暖和嗎?”話未落,已被他壓在了身下,“只能暖床,那豈不委屈了你?”
他是殺伐果斷的冰山少帥,唯獨寵她入骨,他說,杳杳,這輩子我不會讓你哭的,除了床上……

爆寵小狂妃:皇叔,太兇勐

爆寵小狂妃:皇叔,太兇勐

“皇叔,不要了,潇潇疼。”“乖。”年輕帝王伸手,動作輕柔地拉住她受傷的小腿,聲音低沉沙啞,難掩心疼:“忍忍,塗了藥,一會兒就不疼了。”她是後宮寵妃,心狠手辣,惡名昭彰。新皇登基,她被殘忍賜死!重活一世,誓要一雪前恥,虐親姐,鬥渣男,朝堂內外所有人的生死,全在她倚姣作媚的一句話間。“皇叔,朝中大臣都說我是禍國妖妃,聯...

大宋将門

大宋将門

沒有楊柳岸曉風殘月,沒有把酒問青天,沒有清明上河圖……
一個倒黴的寫手,猛然發現,自己好像來到了假的大宋……家道中落,人情薄如紙。外有大遼雄兵,內有無數豬隊友,滔滔黃河,老天爺也來添亂……
再多的困難,也不過一只只紙老虎,遇到困難,鐵棒橫掃,困難加大,鐵棒加粗!
赫赫将門,終有再興之時!

啓禀王爺,王妃她又窮瘋了

啓禀王爺,王妃她又窮瘋了

試問這天底下誰敢要一個皇子來給自己的閨女沖喜?
東天樞大将軍文書勉是也!
衆人惋惜:堂堂皇子被迫沖喜,這究竟是道德的淪喪還是皇權的沒落?!
----------------------------------------
文綿綿,悲催社畜一枚,一睜眼卻成了大将軍的閨女,還撈到個俊美又多金的安南王殿下作未婚夫,本以為從此過上了金山銀山、福海無邊的小日子。
豈料......
府中上下不善理財,已經到變賣家財度日的地步......
人美心善的王爺一臉疼惜,“本王府中的金銀滿庫房,王妃随便花。

文綿綿雙目放光,“來人啊,裝銀票!”
從此...
“王爺,王妃花錢如流水,今日又是十萬兩。

“無妨,本王底子厚,王妃盡管花。

“王爺,王妃花錢無節制,您的金庫快見了底了!”
“無妨,本王還能賺!”
“王爺,王妃連夜清空了您的金庫!”
“什麽!”
富可敵國的安南王殿下即将裂開。
文綿綿款步走來,“王爺別着急,我來送你一條會下金蛋的街!”
----------------------------------------
【社畜王妃VS沖喜王爺】
文綿綿:一時花錢一時爽,一直花錢一直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