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第四章
1
船靠在了鎮糧站的售糧碼頭。這時候已經有許多送糧船開始往糧庫送糧了。糧站碼頭一派繁忙的景象,有人扛,有人挑,也有人擡,一切井然有序,都是按先後順來的,忙而不亂。
陳支書對姜師傅說:“糧交完了,船就停在這兒等我,我開完會就回來。”說完,他轉身對匡春山說:“跟着姜師傅學着點。”陳支書一步跨上了岸。
陳支書走後,姜師傅也跨上岸。姜師傅對姜小芳說:“你們倆在船上,不要離船,看住船倉裏的麥,有時有人偷,順偷個幾十斤麥是常有的事。我去領個號。”姜師傅朝糧站裏走去。
姜小芳從船棚裏端出一碗涼開水遞給匡春山說:“春山哥,喝點水吧,涼的。”
匡春山問道:“是你涼的?”
姜小芳說:“是你剛才吃餅的時侯,我替你涼的。”
匡春山接過碗說:“你真會關心人。”匡春山喝了一大口涼水,感到舒暢多了。
匡春山和姜小芳站在船梢向船頭看,他倆現在的任務主要就是看住船倉內的麥子,防止有人乖糧站忙,送糧船多,來個順手牽羊。
姜小芳雙眼平視前方,好像匡春山站在她前面,而不是站在她右邊似的,說:“春山哥,你怎麽讀那麽多書啊?”
匡春山被這話問得有點驚疑。他轉過臉來想從姜小芳的臉上找出她為什麽突然問這個話的答案。姜小芳依然雙眼平視前方。自從他早上上船到現在匡春山真得沒有正式看過姜小芳,現在他才認真地看着姜小芳,姜小芳并不知道匡春山在看自己,她仍然很平靜地雙眼平視前方。而匡春山在姜小芳的右邊看,姜小芳此時尤如一尊藝術雕塑。濃黑的頭發,剪着農村人稱叫“鴨屁股”式的短發,前面劉海齊齊地正好在一雙圓圓的大眼睛上面,并露出彎彎的眉毛,臉型比标準的瓜子型略圓,配上大眼睛,給人有一種天真純潔的清爽感,最突出的是她的皮膚特別地白晳,不像農村人,與匡春山站在一起,簡直是黑白分明,真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水鄉的妹子是水養大的,皮膚嫩,真是水靈靈的,十六歲的青春少女真是全身洋溢青春的氣息,這樣的女孩不需要任何打扮化妝,就有一種天生的麗質。姜小芳上身穿着短袖白色滌确良衫,左胸前繡着綠色的荷葉和一朵紅色的含苞待放的荷花,更加襯托出姜小芳的靓麗。下身穿着一條深藍色的褲子,這褲子做得“叟”,襯托出腿的高佻,腳下穿着一雙半高的白色涼鞋,現在她正自然地不知不覺擺了個“T”字型的腳步。簡直就是個藝術品。姜小芳的美與金愛的美完全不同,但有何不同現在還說不清。這只是一種感覺,當然誰比誰美,這是一個不好比的概念,有人美在外表,有人美在內心,有人美在氣質。
匡春山也雙眼平視着前方說:“你怎麽知道我有那麽多書?”
姜小芳轉過臉對着匡春山笑着說:“我經常到你家去,看到的。”
匡春山也把臉轉過來,正好四目相對,他看到她笑得有點甜蜜,還有一對淺淺的小酒渦,嘴唇薄而且紅。就在他倆四目相對時,姜小芳的臉頰增添了紅潤,只有她自己知道還有些火辣辣的。她又裝着平靜無事似的雙眼繼續平視前方。
匡春山問道:“你經常到我家去,我怎麽不知道?”
Advertisement
姜小芳說:“我每次去你都不在家,我就和春紅一起翻看。那麽多書你讀得過來嗎?”
匡春山說:“那些都是我上學的書,不但全部讀了,有的還要能背出來。”
姜小芳說:“你們讀書的真不簡單。”
匡春山問道:“你怎麽沒有上學。”
姜小芳說:“我和匡春紅一樣,只在村裏上到五年級,就不上學了。”
匡春山說:“為什麽不上學?你家不就你一個獨苗嗎?”匡春山心想,你作為獨生子女,家庭條件比我家好多了,應該上學。
姜小芳說:“我爸媽都說我是個女的,讀那麽多書也沒用。還說女的不要在外面抱頭露面的,現在我除了到你家和春紅玩,其餘的時間都在家。爸媽連我下田勞動都不允許,他們說,爸在村裏開船,争的工分多,田裏媽媽一個人去做就行了,所以,我經常是一個人在家裏。”
匡春山說:“難怪沒有看到過你。難怪你不像我們農村人,像城裏人。”
2
姜師傅上船了。對他們說:“我們是23號,早着呢,等吧。”
匡春山看到糧站碼頭上人越來越多,人聲鼎沸。這時侯碼頭又增加了鎮上一些做生意的攤點,有賣肉包的,有賣油條的,有下馄饨、賣煙的,賣酒等雜貨的,熱熱鬧鬧。
有一個下馄饨的攤子正好擺在了姜師傅船頭的岸上。下馄饨老板還向姜師傅打了個招呼,要姜師傅上岸吃馄饨。
姜師傅一想,售糧還要等。坐到馄饨攤上還可以看着船。行,就請兩個孩子吃頓馄饨。農村人吃頓馄饨不容易,雖然姜小芳一個月能跟着自己到鎮吃個兩回三回,可匡春山是難得吃到,自己也覺得匡春山這孩子不錯,有文化,看得出來陳支書也非常地喜歡他,這小子說不定将來在村裏也是一官半職的。前幾天要不是鎮裏有名幹部插手,他已經是村裏的代課教師了,這話可不能告訴匡春山。
姜師傅對姜小芳、匡春山說:“走,乖現在還有一段閑功夫,到岸上去吃馄饨。”
匡春山有些不好意思地猶豫着。姜小芳高興地一拽匡春山說:“走啊,有馄饨不吃嗎。”
匡春山還是沒有移步,急得臉通紅地說:“我……我……我……”。他知道自己身無分文,到付錢可就出羞了。
姜師傅看出匡春山的心思,說道:“春山,走吧,我請你吃。”
匡春山還是不好意思地說:“那怎麽行?怎麽好意思?”
姜師傅說:“唉,你這孩子,走,走。”說着一把拉着匡春山上岸去了。
姜師傅找了個正朝船的位置坐下,可以一覽無餘地看到船。
馄饨老板問道:“姜師傅,今天吃點什麽?”
姜師傅說:“來三碗馄饨,再幫我到那賣肉包的攤上端一籠包子來,賬我跟你一快兒算。”
馄饨老板高興地說:“沒事,沒事。你姜師傅到我這兒來,還談什麽錢不錢的。”
姜師傅說:“親兄弟還要明算賬呢。”
只見馄饨老板先到賣肉包的攤主那兒端來一籠肉包,十只大肉包熱氣滾滾。姜師傅朝着匡春山說:“吃,乖熱的吃,熱的好吃,油多。”說着姜師傅用筷子帶頭拈了一個,随後姜小芳、匡春山也各人拈了肉包吃着。匡春山吃了一口肉包,肉和肉包皮在嘴裏打了個滾滾,燙。他又在嘴裏滾着,才慢慢嚼着。匡春山覺得非常地過瘾,自己從來沒有吃過這麽香的肉包。一個包子吃下,三碗馄饨又端了上來。師傅說道:“慢慢吃,別着忙。”
匡春山端起馄饨碗,先拈着一個馄饨送進嘴裏,馄饨皮薄肉多,好吃,馄饨餡裏有生姜,蔥,吃起來非常地爽。他又拈起一個用嘴輕輕地吹了吹,稍微涼一下,而後再送到嘴裏,真是好吃,從來沒有吃過這麽好吃的食物,原來只有聞到過香味,可是百聞不如一吃,吃起來真是香。當他吃了還乖三分之一的時侯,姜小芳又拈了一只肉包丢在匡春山碗裏說:“春山哥,吃吧。”
匡春山不好意思地擡起頭來,不經意間看到姜小芳的碗裏的馄饨才吃了一半不到,便說道:“你也吃呀。”
姜小芳答道:“嗯。你吃吧。”
匡春山喝了一口馄饨湯,第一感覺就是很鮮。他咬一口肉包,喝一口馄饨湯,直感覺這是天下第一美食,他想到爸爸、媽媽、姐姐、妹妹這時候在這裏就好了,也讓他們嘗嘗,特別是姐姐一定要讓她到鎮裏來吃頓馄饨,也要帶爸爸、媽媽、妹妹來。讓他們吃個飽。不能只顧自己吃,不顧家裏人,那還叫男人嗎?那還叫家人嗎?那還叫親人嗎?他們是我最親最親的親人,作為男人就是要能使家人、親人過上好日子,要能使他們幸福。親人就是要在困難的時候幫助,要始終想着對方。親人還要在自己享福、歡樂的時候也要想着對方,比如現在自己吃馄饨、吃肉包、喝馄饨湯這麽幸福的事,不能只顧自己,不顧家人。如果只顧自己不顧家人,那就不是人,是畜生都不如。匡春山吃着想着,想着吃着,一定要讓家裏人吃馄饨、吃肉包。
姜小芳見匡春山吃得香,又拈了一個肉包朝匡春山碗裏放。匡春山發現後,敢忙用筷子擋住了姜小芳拈來的包子說:“我飽了,飽了。不吃,不吃了。”
匡春山吃了兩只肉包,一碗馄饨連湯都喝了,他放下碗,用手抹了抹嘴。
姜師傅問道:“飽啦?”
匡春山說:“飽了。”
馄饨老板見他們吃完,遞給姜師傅一支玫瑰牌香煙,并替姜師傅點上,再遞一支給匡春山。匡春山說:“不會抽,不會抽。”謝絕了馄饨老板。馄饨師傅卻非讓匡春山抽,說道:“男人不抽煙,怎行?”
姜師傅說:“他還小,不抽就算了。”
這時候馄饨老板才收起煙。
姜師傅吸了一口煙對匡春山說:“估計還有一個小時才輪到我們交糧,你在鎮上上了二年學,對鎮裏比較熟悉。小芳雖然跟我來過多次,因她一個人去玩我不放心。所以她一直沒有在鎮上玩過,今天你就帶小芳到鎮裏去逛逛。”
姜小芳非常高興地答道:“好啊,太好啦。”
匡春山說:“姜師傅,不會影響賣麥吧?”
姜師傅說“不會得。”說完,姜師傅從袋裏掏出五角錢給匡春山說:“想吃什麽,需要什麽就買吧。”
匡春山說:“姜師傅,我怎能要你的錢?”
姜師傅說:“逛街沒有錢怎麽行。”
匡春山又推給姜師傅說:“我不能要你的錢,我帶姜小芳去看看。”
姜師傅說:“你先拿去,如果不用了,回來再給我不就行了。”
沒等姜師傅說完,姜小芳把五角錢拿過來說:“帶上,萬一需要什麽我們就賣。”說完,喊匡春山:“春山哥,我們走吧。”
姜師傅看着他倆的背影喊道:“早點回來。”
3
這個小鄉古鎮,說不大也大,說大也就兩條街比較熱鬧一點,一是農貿市場,二是供銷社門市部。糧站坐落鎮的最北面。從糧站出來,到農貿市場比較靠近一點。匡春山和姜小芳行走在鎮的古老大街上,大街是麻石鋪的,傳說是解放前一個大地主花錢鋪的,路不算寬,也就兩三米寬,街兩邊或有二層的古老小樓,小樓都是木板撂的,小磚小瓦,走在麻石街上,看着古老的小樓,古色古香。古老就有歷史,有歷史就有傳說,有傳說就有旅游開發的價值,可現在這裏只是方便人們走路,在那個時侯那還想到旅游,還嫌舊呢。鎮上的大媽、大嬸也剛吃過早飯,懶懶散散地拎着竹制的藍子也走在麻石街上,朝農貿市場走去。
小鎮就這麽大。匡春山和姜小芳就随拎着藍子的家庭主婦也走進了農貿市場。他們是好奇,純粹地是玩。沒有任何目的的閑逛。
農貿市場裏的熱鬧與糧站的熱鬧不同。這裏都是讨價還價的聲音,有吆喝聲,有相互打招呼的聲音,有家庭主婦揀菜、挑選品種的動作,有的蹲下看木桶裏魚的大小,有的人在肉攤上挑肥揀瘦。這裏也有油條、燒餅、肉包、馄饨。人們各自忙碌着,問着價錢,看看貨色。
農貿市場不大,只有一條約百來米長的小街道,中間三米寬,兩邊就是各種各樣的攤點,早上買菜的人多,幾乎是人擠人,人挨着人,把個街道弄得擁擠不堪。
匡春山與姜小芳就跟着人群這邊看一眼,那邊看一下,聽人家講價錢。可是姜小芳越走越覺得沒興趣,而匡春山确是興趣盎然,他有時還用手翻翻看看,像是買菜似的。姜小芳沒有在意,自己跑到前面去了。匡春山還在用手翻看,與攤主談着什麽。姜小芳回頭看着,尋找着。匡春山在不經意地時候,發現姜小芳不在自己的身後,很是着急,他四下迅速尋找,他掃了一下沒看到姜小芳,他又踮起腳尖,看到姜小芳正朝他招手呢。他叫姜小芳回轉身來往回走,匡春山站在原地不動,姜小芳走到匡春山面前,臉都憋紅了。匡春山一把抓住姜小芳的手說:“拽住我的掛子,不要松。”
姜小芳細皮嫩肉的手緊緊拽着匡春山的衣服角。所以,現在匡春山正蹲在一個賣魚的魚桶旁,匡春山蹲下,姜小芳也只好蹲下,與他并排蹲在一起。魚桶分成了兩半,中間用小網隔着,全是鲫魚,一半是大的,一半是小的,鲫魚在桶裏游來游去。
匡春山問魚老板:“這鲫魚怎麽賣?”
魚老板說:“大的八角錢一斤,小的六角錢一斤。”魚老板正忙着給別人稱魚,看都沒看匡春山一眼。
匡春山又指着旁邊的一個蝦桶問道:“這河蝦多少錢一斤?”
魚老板這時用眼角瞟了一下蹲在桶邊的一男一女,知道不是誠心買魚的,就沒好氣地說:“你買不買呀?不買走遠點,我還要做生意呢。”
匡春山只好讨個沒趣站起來,姜小芳也跟着站起來,一手拽着衣角,跟着匡春山繼續往前走。
匡春山又在另一個賣魚的老板攤前停下,這回他顯得有點成熟了,不急着問,而是慢慢看。他這一慢,魚老板反而着急了,忙堆着笑臉問:“買點什麽?”
匡春山仍慢慢地問道:“這蝦子多少錢一斤?”
魚老板說:“大的一塊三,小的一塊。統貨一塊一角錢一斤。”
匡春山還是漫不經心地“噢”了一聲。又指了指鲫魚問道:“這魚多少錢一斤?”
魚老板說:“大的九角一斤,小的六角錢一斤。”
匡春山還是漫不經心地“噢”了一聲,說:“我們先看看。”
這位魚老板客氣多了,說:“沒事,沒事。買賣自願。”
匡春山繼續在農貿市場走走看看,路的兩邊都看。有黃瓜、茄子、蕃茄、韭菜、青菜等,還有河蚌、小雜魚等,還有雞蛋、鴨蛋。姜小芳只好拽着匡春山的衣角。她想你匡春山又不買,到農貿市場來幹什麽?還問這問那的,什麽黃瓜六分錢一斤,茄子八分錢一斤,你問了有什麽用?有什麽意義?但姜小芳耐着性子,緊跟着匡春山一句話都不說。
匡春山還是沿着農貿市場的一條街往前走,有些買菜的主婦已經往回走了,街上的行人越來越少,挎藍子買菜的人也越來越稀。匡春山還是往前走,他非要走到盡頭看個究竟,越往前走是個苗豬市場,還有是專賣種苗的,有山芋苗、絲瓜種苗、扁豆種苗等,難怪這裏人少,鎮上的人才不需要這些種啊苗啊的。
姜小芳再也憋不住了,問匡春山:“春山哥,我們到這裏幹什麽?”
匡春山說:“反正沒事做,随便看看。”說着,跑着。他來到一個賣苗豬的攤位前問道:“這豬怎麽賣?”
豬老板說:“上稱稱,一塊一角錢一斤。”
匡春山指着一條不大不小的苗豬問道:“這條大約多重?”
豬老板說:“大約二十斤。這條豬在二十塊錢左右。”
匡春山“噢”了一聲答應着。
姜小芳真是迷惑不解地看着匡春山,她看到匡春山一臉的嚴肅認真。
4
逛完了農貿市場,匡春山和姜小芳又一起逛供銷社的生活資料門市部。供銷的門市部可是集鎮的經濟中心。商品琳琅滿目,并且分門別類,糖煙酒櫃、文具圖書櫃、棉布櫃、百貨櫃等。營業員大部分是年輕貌美的姑娘,她們穿着打扮就是與農村女孩不一樣,都挺揚氣的。匡春山對這裏可是沒有興趣,而姜小芳一進入供銷社門市部就有了精神,并且精神抖擻,這個櫃臺看看,那個櫃臺望望,還不時伸長脖子向陣列的貨物看個仔細,看個價錢。這個供銷社賣商品就是與農貿市場不一樣,不需要問價錢,都有價格标簽,明碼标價,一看就知道。進了供銷社姜小芳就松開了手,不拽匡春山的衣角了,她總是走在前面,匡春山就緊跟在姜小芳的後面,匡春山不着急,姜小芳跑到哪兒,匡春山就跟到哪兒,緊緊相随。
姜小芳走到日用化妝品櫃臺前停住了。她看到了一只蝴蝶型的發夾,圖案非常的美,是雙翼展翅。姜小芳看到玻璃櫃內的發夾,好像蝴蝶在飛舞。匡春山看出姜小芳非常地喜歡這款發夾,就對營業員說:“請把這個蝴蝶發夾拿給我看一看。”
營業員将發夾拿出來放到櫃臺上,順便說了句:“一角二分錢一只。”
姜小芳接過發夾,左看可看,很是喜歡,愛不釋手,并放到頭上做了一個戴上發夾的姿勢。匡春山慫恿地說:“好看,買下吧。”
姜小芳雙手摁着發夾,轉身朝着匡春山,面帶紅潤地問道:“真好看嗎?”
匡春山說:“真好看,買吧。”
姜小芳掏出五角錢遞給營業員。找回三角八分後,姜小芳對匡春山輕聲說:“春山哥,你想買什麽東西?”
匡春山心想,自己身上一分錢都沒有,還想買什麽呢?他是多麽地想替姐姐、妹妹也買個蝴蝶型發夾。可他沒有講,只是說:“我沒有什麽可買的。”
姜小芳又走到棉布櫃臺前看了看,似乎是看中了哪塊布料,看了看後,又繼續走,走到針織櫃臺前又停了下來,看着裏面各色各樣的毛線、開司米。鮮豔的色彩吸引着姜小芳,姜小芳停下腳步,看了幾分鐘。繼續往前走,他倆走到了糖煙酒櫃臺。姜小芳在糖果櫃前站着,她看到大白兔奶糖,一分錢一塊。她喊營業員買了四塊奶糖,她給了兩塊匡春山。匡春山不肯接收。姜小芳就剝去糖紙直接送到匡春山嘴裏,還有一塊塞到匡春山的衣服口袋裏,她自己也吃了一塊,還有一塊放進袋裏。
5
匡春山和姜小芳逛完了,他倆往糧站走去。
這時候糧站一派繁忙的景象更加繁忙了,交糧的船又排了很多,有的已送完糧開船走了,有的把船朝碼頭靠,忙而不亂。姜師傅坐在船梢邊點着柴油爐燒開水邊等糧站的糧檢員來對小麥進行檢驗,等檢驗完了,就可以卸糧了。
匡春山和姜小芳跨上船來到船梢,姜師傅說道:“回來啦。”
姜小芳說:“回來了。”
匡春山問道:“什麽時候輪到我們。”
姜師傅朝左邊一指說:“你看,糧檢員在那檢驗呢,快了,還有七條船。”
匡春山順着姜師傅的手指方向望去,只見那個糧檢員戴着大草帽,手裏拿着文件夾,在前面跑着,後面跟着許多待檢的農民,還不斷有人接香煙給他,他的兩個耳朵都分別夾了香煙,還有人遞香煙給他,他看都不看,順手放在上衣口袋裏。
糧檢員跨過一條船,蹲下身,抓了一小把小麥,向嘴裏丢去幾粒,嘴嚼的時侯還若有所思。嘴嚼後,又在船上換一個位置,抓起一把小麥又丢進嘴裏幾粒,嚼嚼,吐出。而後,将講議夾用左手托着,右手在檢驗單上龍飛鳳舞地畫着,再蓋上自己的印章,用力一撕檢驗單,遞給剛才那個遞香煙給他的農民,那農民拿在手裏看了看,滿意地笑了,憑檢驗單他去交糧了。
整個檢驗過程那個糧檢員沒有講一句話,那個農民也沒有講一句話,配合是那樣的默契。糧檢員又跨上另一條船,還是同樣的動作。嚼麥,接煙,拿講義夾,開檢驗單。這次開檢驗單時,糧檢員說了句:“這麥有點水份,我替你帶下來,下次送糧要注意多曬幾個太陽。”那農民接過檢驗單一看,臉上的表情疆了,他陪着笑臉對糧檢員說:“能不能再加一個等級。”糧檢員說:“你這船麥水份多,我已經照顧你了,不能再加等級了,下次曬幹點,我補給你。”說完,糧檢員又跨到另一條船上檢驗了。
匡春山站在船上看着糧檢員,他好像認識糧檢員,但是糧檢員戴着大大的草帽,把整個額頭都遮住了,看不清楚。糧檢員離自己的船還有四條船,也就是再有四條船檢驗一下就輪到自己了。
姜師傅看着糧檢員就要到了,已經準備了香煙,在等候糧檢員。
姜小芳從船倉裏拿出草帽遞給匡春山說:“春山哥,你早上帶來的草帽,拿去戴上,太陽上來了。”
匡春山說:“我不戴,我不怕曬,你戴吧。”
姜小芳說:“你看你黑得什麽樣子了。夏天的太陽毒着呢。”說着把草帽戴到了匡春山的頭上。
匡春山摘下草帽說:“我反正曬黑了,多曬一天二天無所謂。你看你白白清清、皮嫩,曬黑了多麽可惜,還是你戴吧。”他把草帽戴在姜小芳頭上,笑着說:“好看,像個漂亮的插隊知識青年。”
姜小芳說:“春山哥,你別笑話我,我沒文化。”她摘下頭上的草帽又戴到匡春山的頭上說:“別曬像個黑驢。”她自己鑽進了船倉,又伸出頭來說:“我在船倉曬不到。”
<a href=>起點中文網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a><a>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閱讀。</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