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15)
奇石嶙峋,洞穴幽深。端的是悲鳥號古木,子規悉空山,黃鶴飛不過,猿猱愁攀援。
就在這深山峽谷中的一處絕壁懸崖之下,有一個十丈方圓的水潭,深不可測,終日雲蒸霧繞。
潭的四周是一片細白沙灘。沙灘上伏着一個人。日出日落已經兩天兩夜了,未見他動一下。
離他三尺開外,一只白鶴單腿獨立,引頸顧盼。白鶴旁邊蹲着一只白猿,狀似打噸盹,一猿一鶴,從頭至尾無一絲雜毛,白得純潔,白得耀眼。它倆蹲立于此也是兩日兩夜了,好象是在守護着沙灘上的人。
日照當頂,豔麗的秋陽将谷底曬得暖融融的。忽然,沙灘上的人輕輕地嚅動了一下,發出一聲微弱的呻吟。好象病得十分厲害,或者受了極重的損傷。呻吟聲含着萬分的痛苦,只是那麽有氣無力的地輕輕哼了一下,便又無聲無息了。
呻吟聲驚動了白鶴,它好象驚喜異常地扇動翅膀,引頸朝天,發出一聲缭亮清越的歧鳴。空谷回音,搖曳悠揚,經久不息。
小白猿倏地睜開眼睛,雙目似電射向沙灘上的人,那人又輕輕地扭動了一下。小白猿嗷地一聲歡叫,竄到那人面前,将他看了看,然後躍到潭邊,捧起溫水回到那人身邊,将所剩無幾的水灑向那人的臉面。如此往返好幾次,那人終于發出一聲粗長的嘆息,悠悠地睜開了眼睛。
小白猿雀躍歡叫,小眼睛流露出說不出的高興。白鶴三步兩步奔了過來,張開寬大的翅膀翩翩起素,嘎嘎歡唱。
知覺一複,頭腦稍清,沙灘上的人緩緩地舒展身軀,平躺仰望。只見玉帶般的一抹藍天,純淨如洗;豔陽高照,四處生輝,叮叮咚咚的山泉飛濺在深沉中,猶如天籁梵音。
“我還活着?他想翻身坐起,稍一動彈,胸膛一陣斷裂般疼痛,四肢百骸酸軟無力。
“我端木翔龍真的還活着?”他對天一聲長嘆,放棄了徒勞的掙紮,靜心靜氣地行起功來。
一個小周天,兩個小周天,渙散的真氣開始一點一回地在氣海中凝聚,四肢開始有些力氣,周身的只楚也略有減輕。
他深手從懷中掏出玉瓶,倒出一位丹丸吞進腹中,繼續運氣行功,一個大周天下來,氣透十二重關,舌底生津,通體舒泰。渾身酸脹軟弱的感覺蕩然無存,只是胸間仍然有些疼痛。
端木翔龍翻身坐起,看見那白猿白鶴,頓覺眼前一亮,好生稀奇。那猿鶴瞪着圓圓的小眼睛盯着他,不飛不跑,反而慢慢地挨近他的身邊。他輕輕地伸出手撫摸着它們。這兩只小動物似乎與他有緣,親呢地偎在他懷中,任其愛撫。
這時他才仔細打量自己所處的地方米,當看清四周盡是刀削般萬丈峭壁,自己身陷絕地時,不由倏然失色,由喜轉悲。再看眼前一丈外那口深潭,萬知自己所以大難不死,原來是被人打下懸崖後,掉進了這深潭中。既然掉進深潭,又為何躺在這沙灘上,莫非有人将我救了?
一想到有人,他精神又來了。他左觀右看,除了這白猿白鶴,便只有那嶙峋怪石,淙淙山泉,如茵草地,雜樹粘膜,哪來的別的人影獸跡。他的神色不由得又暗淡下來。
偎在他身邊的白猿似乎值得他的心思,吱吱叽叽叫了幾聲,伸出前爪指指那萬丈絕壁上方,又指指他,最後指着深潭,拍拍身邊的白鶴。
端本翔龍也比劃着說道:“你是說我從上面掉下來,落入水中,是它救了我?”
白猿連連點頭,吱吱怪叫,顯然是為端本翔龍能理解它的意思而十分高興。
端木翔龍感激地撫摸着白鶴的長脖子道:“多謝你!”
白鶴嘎地一聲清嘯,響徹雲霄。端木翔龍被它冷不丁的叫聲吓了一跳,笑道:“好家夥,聲音好響亮!”
白猿見端木翔龍神清氣爽,突然躍起,竄入一片怪石叢中,消失不見。端木翔龍猶自不解,緊跟着躍上一塊很高的石筍,極目四望,哪有白猿的影子。這時胸前的傷痛,象要撕裂開來,疼得他長嘆一口冷氣,忙抱住石筍伏下身來。
驀地,白猿不知從什麽地方鑽了出來,象一道白色閃電,眨眼間便到了端木翔龍站立遠眺的石筍下,前爪中握着一物,沖着端木翔龍叫喚。
端木翔龍忍住疼痛躍下石筍,白猿立即蹦到他眼前,将瓜中之物托到他面前。
瑞本翔龍接過一着,原來是一個用碧玉精雕細琢而成的葫蘆,略比拳頭大些,入手寒徹肌膚。葫蘆口用一塊打磨得十分光滑的碧玉塞着。端的是玲珑剔透,精美絕倫。
端木翔龍拿在手中把玩了好一會,發現這玉葫蘆中竟有一幅畫,若不細看,還當是玉石紋理,仔細觀之方知是一幅(老子得道升天圖》。圖中老子端坐于祥雲之上,正冉冉升騰;頭頂上是雲霧紅沙中的玉闕天官,腳下是秀山麗水。圖中老子道髻高結,長髯飄拂,盤拂面坐,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整幅畫是那樣的情致逼真,讓人仿佛有親臨其境之感。特別是此畫順着玉石的紋理由內向外帶刻而成,外表光潔無比。端木翔龍不由從心底發出一聲由衷的贊嘆,口中連道數聲:“好玉!好畫!好寶貝!”
世間竟有這樣的能工巧匠,真有些鬼斧神工,驚天泣地了!他長這麽大,可以說是第一次看到如此精美之作,無價之寶。
白猿在他腳邊叽叽直叫,他微笑着道:“你是要我将瓶塞打開。
白猿連連點頭。他輕輕地擰動葫蘆塞,一股清香撲鼻而來,那香味似蘭非蘭,似麝非麝,只一聞便感腦清目明,渾身舒坦。他索性将塞子拔出,頓時香味籠罩了他周圍數丈方圓的地方。
白猿、白鶴見他打開葫蘆塞子,高興得仰天引頸長叫,叽叽吱吱叫鬧蹦跳。他知道這葫蘆中肯定裝有舉世罕見的寶物。好奇心促使他輕輕搖動葫蘆,感覺到裏面有物滾動,便将葫蘆往掌心一倒,十多粒金黃色的丹九滾出,顆顆光滑圓潤。
他不知是何種丹九,又毫不猶覆地裝進葫蘆,白猿抓住他的前裾,叽叽直叫,井以前爪指口。他俯下身拍拍白猿的頭道:“你要我取食?”白猿不住點頭。
他心道:“世間奇珍異寶,有緣者居之。看來這丹丸不知是哪位前輩異人煉成的,白猿、白鶴肯定是這位前輩的守山靈獸。既然白猿讓我服用,我就取它一位吧!”
想罷,倒出一粒丹丸納入口中。此丹入口即化,猶如甘香無比的果汁,順着喉管流入腹中。漸漸的丹田內好似有一股旋轉的激流,東突西竄,越來越兇猛,激劇地在渾身脈絡中循環往返運行。頓時,百脈舒暢如麗日融雪,四肢清爽似和風吹拂,體內真氣充盈,精力倍增。胸膛上的痛楚全然消失。
他急忙盤際而坐,将形意補天功運行一周天,只覺得全身真氣源滾滾,滔滔不絕,循環往複,暢通無阻。但見他渾身籠罩在一層白茫茫的濃霧之中,似有似無,頭頂上騰起幾股淡黃色的霞氣,忽散忽聚,忽聚忽定,在頭頂半尺左右漸漸裏結成三條狀似蓮花,又象海棠的氣體。
這便是武林中常說的內功修為達到極境時出現的三花聚項。他此時的內力修為已達到精化氣,氣化神,神化虛,精神氣的完美統一。不但能震山裂石,隔物傳功,而且心神意馳,念生形至,克敵于意念之間。
行功完畢,他站起身來,恭恭敬敬地将放在身邊的玉葫蘆遞給白猿。白猿搖頭擺腦,指着他的胸襟,無意他收好。恭敬不如從命,他躬身向白猿、白鶴作了一揖,收好玉葫蘆。白猿鼓起歡笑,跳上前拉住他的手往怪石方向拖。他不加思索地跟着白猿進了怪石叢中,向前行去。白鶴一聲長鳴,展翅騰空,相随相伴,盤旋在他們頭頂。
行了大約半裏多地,終于走出那片千姿百态、千變萬化的怪石林,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蒼翠欲滴的竹林,千萬根修竹迎風招曳。令人嘆為觀止。穿過竹林,一條石梁橫跨在一條湍急的山溪之上。山田寬約三丈,白猿在前引路,越過石梁,到了對岸。又往前走了百多丈,一條一尺多寬的蜿蜒小路出現在眼前。他做夢也帶不到這萬丈峭壁上會有這樣一條通道。順着小路盤旋而上,白雲在身旁環繞,山風在耳畔呼嘯,好象這條小路一直通向天庭,無邊無盡,其實不然,白猿帶着他行至峭壁半腰,小道便到了盡頭,一個石洞出現在他眼前。
他站在洞口遠眺,雲海茫茫,宛如大海波濤,山峰隐現,好似海中小島。大有“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的感觸。忽然豪興大發,大嘯一聲,嘯聲象春雷般滾過群峰峻嶺,越過雲層霧藹,傳得好遠好遠。
猛然間,他發現自己太輕浮了,在別人的洞府前高聲呼嘯,簡直是有失禮儀。使躬身向洞裏說道:“晚輩端木翔龍求見前輩高人,适才唐突放肆之處,請前輩原諒!”
等了半天,不見洞裏回答,他又重複了一邊剛才的話,洞裏還是聲息均無。
白猿在洞口沖他做個怪樣,跳上前來拉着他的手便往洞裏走。
山洞不大,高的一丈,竟有八尺,深不到十丈。洞裏很幹燥,無煙火痕跡,更無鍋瓢碗盞之類的東西。只是在洞底兩旁整整齊齊擺着許多書籍,佛、道、儒、諸子百家一應俱全,書上塵跡未沾,好象有人天天在打掃翻閱。
洞底正中端端正正企膝坐着一具骸骨,分不出是老是少,但肯定是個男人無疑。
骸骨面前是一塊長五尺、寬三尺的石板,光滑平整,用兩塊大石墊起二尺多高。石板上放着一張白色古香的琴,琴旁是兩個竹簡,簡內裝着一副圍棋。骸骨背後緊靠石壁,頭頂上方懸挂着一長一短兩把寶劍。
端木翔龍不管那骸骨生前是好是壞,是正是邪,他想到自己曾受過他守山靈獸的救護,等于受惠于地,便恭恭敬敬俯伏在地,向骸骨儲了三個響頭,道:“多謝您老的神丹,多謝您老門下神獸相救之恩。晚輩遭人打擊,墜入深淵,現誤入您老的安息之地,打擾了您老的清靜,請您老多多原諒。”拜罷起身,小心翼翼地繞過骸骨去取石壁上的寶劍。
大見武林中人,對寶劍良駒可以說是無人不愛。端木翔龍也不例外,何況那短劍的外形與自己的墨龍劍竟然一模一樣。好奇之心使他首先去取那把短劍,手還未觸到劍,忽然發現石壁上刻有字跡。上面寫道:
天下萬物,生生不息。入我洞者,天緣所遣。得我神丹,佩我寶劍,習我武功,傳我心願;世無神仙,多生妖孽;除魔衛道,拯苦教難;匡扶正義,永保蒼生。寂然子惠贈有緣者。
端木翔龍看罷大驚失色,取下石壁上寶劍後,慌忙回到骸骨面前跪倒,拜道:“老祖師爺爺,弟子給您老磕頭清安,請你老在天之靈保佑弟子早日脫離險境,弟子一定謹記您老的教誨,行道江湖,除魔衛道,除暴安良,匡扶正義!”說罷,三拜九叩,行了師門大禮。
白猿早已笑嘻嘻地蹲在他眼前,掌中捧着一個沉香木的盒子。端木翔龍接過盒子打開一看,裏面裝着一冊書。
書是質地很好的黃色絹絲制成,大約有十多頁。他拿出書來翻開浏覽一遍,見書中所記與師相、師父所接武功大同小異,無甚特異之處,一看便全都明白。他正想将書放回盒中,忽然看見盒底還有一張白色絲帕,便将絲帕取出展開,見上面寫着許多字。他不着剛罷,一看驚喜萬狀,差點跳将起來。
原來絲帕上寫的乃是如何開啓墨龍劍之法,井說明這墨龍劍乃陰陽兩劍,陰劍便是石洞中那把,陽劍送與湖北姊歸縣的端木家。兩劍上分別藏有三招掌法和劍法,乃是無極玄天掌和無極乾坤劍的精髓。寂然子在絹中寫道,這三招劍法和三招掌法威力無窮,習成以後,可傲視天下,無有匹敵。希望習會之人勿濫施于人,以免有傷天和。
端木翔龍強壓住用怦怦心跳,按照絹上所講的方法,對準短劍劍柄龍口中的紅色寶石,提起全身功力,連彈三指。龍口中的紅寶石突然往裏縮進半分,嗆啷一聲,劍身從劍柄上脫落,呈現在他手中的是一把薄薄的玉劍。劍身通體晶瑩剔透,和劍柄連為一體,是一塊千年寒玉雕制而成。劍身兩面都刻有半個米粒般大小的字。千年寒玉不亞于千古玄鐵,吹毛斷發,削金斷鐵,尋常東西休想傷它絲毫。可寂然子竟然在上面刻了字,而且工整劃一,這份功力簡直駭人聽聞,世所罕見。
端木翔龍将劍身上的口決反複看幾遍,直至記熟為止,這才将掉在地上的玄鐵劍身撿起套上玉劍,而後用二指捏住紅寶石往外一拉,咔嚓一聲,紅寶石回歸原位,任你怎樣用力也休想将玄鐵劍身從玉劍上退下來。這劍中劍,機關之巧妙,動力不足者休想将它彈開。結合牢固精密,世所罕聞。不知寂然子從何處請得這樣的能工巧匠,為他制了這兩把短劍。
端木翔龍依樣施為,又将自己的那把墨龍劍打開,熟記了裏面的劍訣。這才在洞中一招一式地演練起掌法來。
待這三招掌法演練熟了,他忽然感覺到師祖教他的無極玄天掌中滞緩,餘力未盡的現象不複存在了。他将全套無極玄天掌,連同新學的三招,從頭至尾演練了一遍。體驗到全套掌法猶如一條橫空出世的巨龍,師祖教他的是整條龍,獨缺眼睛,而這三招恰恰是那精光閃爍的龍眼。
掌法練熟,接着他又練習那三招劍法。這劍法雖只三招,其實是一套完整無缺的劍法。
俗話說: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十年。雖說有些誇大其詞,便當端木翔龍将掌法、劍法全部練習成功時,已不知不覺在洞中度過了三天三夜。三天三夜不食不喝,不休息,不睡覺,他卻沒有絲毫疲乏的感覺,仍然精力充沛。
他不知道自己在修習這六招絕學時,那看來簡簡單單,平平常常的六招絕技中,包含着多少玄機奧學、內功吐納之法。
當他感到自己對這幾招神功絕學領會得比較滿意時,這才拿起放在石板上的長劍觀看。
這柄劍劍鞘長有三尺三寸七分,寬有寸半,不知是用何種野獸的皮革制成。劍柄是用象骨制成,一面刻着一個“善”字,另一面則是一個“誠”宇。劍柄護手比平常寶劍略寬,可以将握劍之手全部擋住。劍鞘兩面各用金絲镂着一行字:“寶劍鋒從磨砺出,扶正去邪”:“梅花香自苦寒來,矢志不移’。
端本翔龍看着這老祖師爺生前用過的寶劍上的題字,胸中百感交集,思緒萬千。一個善字,一個誠字,道出了他老人家立身為人的準則。劍鞘上的題詞更說明他老人家雖為于真,卻不願跳出三界,而是行道江湖,立志為世人除惡行善,扶弱濟貧。與之相比,自己的家仇私報又算得了什麽呢?
端木翔龍更加肅然起敬,不由對着寂然子的遺骸又拜了幾拜,這才嗆嘟一聲抽出寶劍。
一泓過藍的秋水蕩漾在眼前,自己的眉眼五官映照在劍身上面,猶如一面鏡子清晰可辨。劍身長三尺三寸,寬一寸三分。寒光閃閃,冷氣森森。他将寶劍握在手中,不輕不重,十分稱手。随手揮出一劍,在半空中劃了個優美的弧形,只覺光芒四射,晶瑩奪目。端的是一件罕世神兵。他心中好生高興,便将長劍佩在腰間,而将兩把墨龍倒挂到石壁上,再把書帕放回盒中,恭恭敬敬地置于石板上。又轉身向寂然子的遺骸拜了九拜,轉身走出去洞外。
白猿、白鶴早已在洞外等候多時,見他出洞後,白猿指了指他,然後躍到白鶴背上,又跳了下來。他已領會白猿意思,輕挺身形跨上鶴背脊,白鶴引頸長鳴,騰空而起,展翅向絕壁之頂飛去。白鶴越飛越高,洞口的白猿越變越小,最後消失不見。白鶴又一聲長鳴,穩穩的落到絕壁頂端。
瑞木翔龍胯下鶴背,向它躬身作揖,然後摟着它的長頸,依依不舍地灑淚相別。白鶴沖他連叫三聲,雙翅一展俯沖而下,眨眼間便去得遠了。端木翔龍呆呆地立在峰頂,看着遠去的白鶴發怔,仿佛自己做了一場大夢,置身于神話之中。
數天前,他便是在側面不遠的峭壁上,被君山集賢莊莊主和集賢莊兩位總管圍追,身受顏良一掌,被打下峭壁的。數天後的今日,他大難不死,脫胎換骨,兩世為人又出現在這高聳入雲的群山之巅。
想起往事,歷歷在目。
那日在少華山,他火燒三清官,大戰群賊,将二郎神君弄得灰頭土臉後,他全身而退,并未離開少華山,而是暗中隐蔽,監視着二郎神君等人的動向。
二郎神君吃了大虧,死傷幾十人,連端木翔龍的汗毛都未撈到一根,氣得象一條發了瘋的野狗,将手下人一頓好訓後,召集殘渣餘孽離開了少華山。
端木翔龍象一只貍貓,輕靈乖巧地尾随于後,半道上殺了一名賊人,剝下他的衣服穿上。混入賊人隊伍中。好幾次地都想再大鬧他一場,可轉念一想,自己勢單力薄,孤掌難鳴,對方七八十人,功力上與自己相差不大的就有十多名,還有二郎神君,單打獨鬥自己恐都不是他的對手。況且這一路上不象少華山,山高林密,怪石叢生,月黑風高,賊人吃了虧,警惕性十分高,防範得很嚴密。所以,他只好放棄了大鬧一場的打算。
賊人一路西行,當天下午使到鄱陽湖,奔襲柳家墩,卻撲了個空。柳夢陽一家老小蹤跡全無,誰也不知他們到哪兒去了。只有端木翔龍心裏明日,井且暗自高興,到底柳夢陽還是聽了柳海兒的話,帶人往巴東縣搗賊人巢穴去了。這鄱陽釣叟性子倒挺急,說走便走,而且走得十分隐蔽。
二郎神君心知走了水,讓鄱陽釣叟聞到風聲逃遁了,這計劃的失敗不啻當頭給他洗了一盆冷水。他不敢在鄱陽湖停留太久,遣散了手下的喽羅,帶着銀衣、紅衣護法一直往西,陰山雙義和集賢莊兩位總管向北。
端木翔龍決定跟定二郎神君,便也往西過廬山,經高安、宜春,到了半月前端木翔龍與嶺南四友等人格鬥的鄱縣。
二郎神君過來陽,至衡陽,一行三人在城中蟄伏了幾日,第六天早上悄悄離開,潛往衡山南岳鎮中的南岳大廟。
端木翔龍在南岳鎮呆了半月有餘,将南岳大廟中的內情打探得一清二楚。
原來二郎神君的老巢便是這南岳大廟。大廟主持慧空大師與他似乎十分熟悉,特地為他在距南岳大廟半裏地光景的祝聖寺內羅漢堂裏,準備了一間住房,專門派四名小和尚為他出茶送水,洗衣送飯。他好象在閉關面壁,自進了那屋使再也未出來過。
端木翔龍不便在南岳鎮久呆下去,取道北上,重過黃鶴樓,渡江西行。離家已經幾個月了,他想先回神農架去看望南宮叔叔和小野人母子,然後到武當山和少林寺找武當掌門廣淩子與少林方丈主持慧明大師。向他們說明真象,請他們為他主持公道,并召集俠門義士合力将日月教徹底鏟除。
不比初出山時,可以觀山望水,悠游自在,此時他已成為武林中的衆矢之的,人人必得的危險人物。盡管認識他的人不多,可他也不得不夜行晝伏,專揀荒山野道行走。他不願被人發覺,引起不必要的麻煩糾紛。
三日後晌午,他回到了闊別數月的山中石洞。
南宮平一見他,撲上前來一把抱住他,老淚橫流,激動得話也說不出來。好半天才哆嗦着說出一句:“少主,你讓老奴想得好苦!
端木翔龍扶南宮平坐下,道:“叔叔,您老近來好嗎?”南宮平用衣袖擦去淚水道:
“我很好。自你走後,我一直為你提心吊膽。
端木翔龍道:“多謝叔叔挂念!”
南宮平道:“少主,端木家就剩你這條根了,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我怎能對得起先主人在天之靈。”
端木翔龍笑道:”叔叔不知,我福大命大,死不了的!”接着将幾個月來的種種險境奇遇說給南宮平知道,并說明今後的打算。
南宮平過聽邊喜,邊驚邊嘆。待瑞木翔龍說完輕嘆一聲道:“有關你的傳聞,我聽到不少,哪知這裏面包含着陰謀禍害。你要是早一天來便碰不到我,我也是今日早晨剛回來。為了探聽你的消息,我經常外出,難得在家。如今好了,見着你,我也就放心了。”
端本翔龍四下看了看道:“叔叔,那母子倆呢?”
南宮平知他指的是老野人和小野人,使長嘆一聲道:“你走後不到一月,那老野人出外采食,遇上兩只老熊,被逼到一處斷崖摔死了。我與小野人四處尋找,三天後才發現它的屍體,已經被山狗野豺啃得不象樣子。我們将它埋葬後,小野人整天不吃不喝,半月後也失蹤了,至今未見它的蹤跡,但願它別出意外才好!”
二十年來,端木翔龍與野人母子雖然言語不通,但朝夕相處。晝夜相伴,親如家人。乍聽惡耗,如同失去親人一般,淚水不知不覺地順着臉頰往下直淌。回想二十年來,老野人待他好似自己的兒子,他吮它的乳汁長大。它們母子倆總是把采納的果實中最大最好的分給他。他長大後跟随它們去采食,每次遇到危險總是它倆拼命的保護他。為了尋訪仇人下落,南宮平經常外出。他的冷暖饑飽便由它母子照顧,它們變着法子陪他玩耍,逗他開心。為了練功夫,小野人身上不知被他用劍棍傷過多少次,如在它非同人類,皮糙肉厚,要不然想早已喪身他的劍棍之下。如果說他所以能由一個未滿百天的嬰兒長大成人,這裏面有一大舉的功勞要歸功于它母子倆。
他真想放聲大哭,一瀉胸中的悲痛,可一看到南宮平着眼中翻滾的淚花,又強将悲痛壓在心底,他知道南宮叔叔的悲傷決不亞于他。
轉眼間,端木翔龍回到山洞已經四個多月了。在這四個多月裏,他幾次想走,可都被南宮平阻止了。江湖上有關他的傳聞,有些已達到駭人聽聞的地步。南宮平不願讓他在這風頭上去冒險,因為人在激憤時難免做出些有失理智的事來。
端木翔龍不願傷南宮平的心,一次又一次的取消了動身的打算。一直拖到了冬去春來,神農架上的冰雪已經消融,春風化雨,萬木争榮,端木翔龍終于說服了南宮平,踏上了去武當山的官道。
陽春三月,飛花飄絮,蘊翠的草木在春風春雨中飛快地拔節生長,到處是一片欣欣向榮、萬象更新的蓬勃景象。
這一日,他到了武當山下,順着盤山大道向山間走來。
他來到元和觀外的臺階前,兩名青年對上走上前來稽首問訊道:“施主是進香還是還願!”
他躬身還禮道:“在下端木翔龍,有要事求見貴掌門廣淩子大師,煩勞二位道長通報一聲。”
一名道上道:“施主請先休息,貧道這就去禀報掌門師祖。”
端木翔龍:“有勞道長。”
另一名道士将端本翔龍引到客房,吩咐道童送上茶水點心,坐在一邊相陪。
不久,前去求報的道上走進客房稽首道:“施主請随貧道上山,敝掌門在玉虛宮恭候施主。”
端木翔龍抱拳作揖道:“道長請帶路。”
玉虛宮,位于武當山主峰天柱峰西北,是武當山最大的建築群,紅牆翠瓦,飛檐鬥拱,沒閣重重,朱門凝重,遠遠看去,氣勢宏偉。
端木翔龍跟随那道士到宮門外。只見宮門緊閉,八宇紅牆雁翅展開。
道士上前叩門,吱呀一聲,大門向南洞開,走出一名四十歲左右的道士。
青年道士上前一步道:“師兄,端木施主求見掌門師祖,已在門外等候。”
中年道士将端木翔龍上下打量一番後,道:“施主請進,我家掌門恭候多時。”
說罷,轉身在前引路。端木翔龍相随而入,來到大殿。大殿臺階下的庭院中有不少道士在練功舞劍,殿門外左右排列着四名四十歲上下的道士。一個個神色肅然,腰懸長劍,目不斜視。
大殿正中高奉三清,香案旁的太師椅上端坐一人,相貌清癯,須眉皆白,面色紅潤,猶如三朝嬰兒,雙目炯炯,和藹慈祥。
端木翔龍大步跨進殿內,恭恭敬敬向上跪倒叩首道:“小侄端木翔龍,多見掌門師伯。”
那人将手中拂塵輕輕一場道:“施主請起,不知令師令尊是哪一位?”
端木翔立起躬身道:“先父乃姊歸縣樂平縣的端木仁榮,家師是龍虎神君座下弟子,人稱江湖浪子。”
武當掌門廣淩子忙站起身來挽起端木翔龍道:“原來施主是瑞木師弟的後人。師弟遭人毒手後,我多次派人打聽你一家人下落,出說師弟舉家被焚,已無活口。想不到師弟還留有後人。真是蒼天有幸!
端木翔龍道:“師伯,小侄上歡前來,有要事向師伯禀告,還請師伯替小侄作主。”
端木翔龍的父親端木仁榮乃是武當長老靈虛上人的俗家弟子。自從寂然子大師被端木家先祖相救後,便給武當山立下一條規矩,只要端木家願意,武當派便無條件地從端木家接收一名弟子。端木仁榮上山拜靈虛上人為師,那時廣淩子是靈虛上人的師兄太虛上人的首座弟子。端木仁榮年紀雖然年輕,輩份卻很高,加之他家與武當山淵源頗深,他又精通祖傳的歧黃之術,有神醫之稱,所以他極受同門尊重。他全家遭難後,武當掌門廣淩子曾多次派人,歷時好幾年,踏遍五岳之山,大江南北,追查兇手,始終是一無所獲。十年前廣淩子方才下令停止追查,想不到二十年後,端木仁榮的後人竟然找上山來,說是有要事相求。
什麽要事?端本翔龍不說,廣淩子也知道。龍虎神君展紅塵的徒孫大鬧江湖,殘害無辜,早已傳到他耳朵裏。
是真是假?江湖中傳得那麽兇,使他不信也得信了。不過他還是微笑着向殿內衆門人介紹了端木翔龍。
端木翔龍也象他父親當年上山一樣,人小輩份大,殿內衆人不是與他同輩,便是小輩。
大家以同門之禮相見後,端木翔龍便把自己的身世及近半年來的經歷詳細地作了陳述,末了說道:“小侄還請掌門師伯替小侄作主,洗清冤屈。特別是要盡快地鏟除日月教,趁他大氣未成,及早動手,若是晚了,恐生不測。”
廣淩子壽眉一展道:“師侄放心,此事師伯自有主張。你先下去林息吧!明日我便去少林寺拜見慧明大師相商。如此邪魔,一日不除,江湖中一日不得安寧。你的冤情,師伯自會在适當之機替你洗刷。”
端木翔龍萬分高興,在山上美美地睡了一覺。第二天清晨,拜別了廣淩子和衆道士,下了武當山,向神農架如飛還去。
武當山與神農架隸屬大勝山脈,山連山,嶺挨嶺,峰擠峰,連綿不斷,象一條巨龍亘卧在長江,漢水之間。
端木翔龍翻過一座山,正往前行。驀地,耳邊傳來暗器破空的尖銳嘯聲,他急忙閃身躲在一顆大樹後,正待觀看是何人暗算,突然從樹上已躍下一人,重重地将他砸翻在地。
一個聲音在他左前方狂叫道:“弟兄們快上,二哥已将那小子弄翻了。”
端木翔龍被樹上躍下之人死死地壓在地上,緊緊地被抓住雙臂,耳聽得腳步聲已經逼近。端木翔龍知道,若讓對方來了幫手,自己便是網中之魚,無法逃脫了。急忙中,他右腿一屈,用膝蓋猛地頂向那人的下身。
啊地一聲驚叫,壓在他身上之人放開雙手,捂住下身,踉踉跄跄地倒退出七八步。
瑞木翔龍随即一個鯉魚打挺,躍了起來。人未站定,十幾件暗器已經迎面射到,只見他腳尖一點地面,一個鯉魚倒穿波仰身射出一丈多遠。待他站穩後一看。十幾名賊人正向他包抄合圍上來。其中領頭的赫然是巴山七鬼中所剩的五鬼,适才被他撞傷之人乃老二藍面鬼劉興寬。此時他躺在一棵大樹下,老六笑面鬼唐仁傑正在給他治傷。
端木翔龍怒叱一聲道:“好一群潑皮無癞,咱們這是第四次見面了,事不過三,今日爾等便留下狗命吧。”說罷,雙肩微晃,人已到了老三催命鬼張小二跟前,劈手奪下他手中的特大號鬼頭刀,只見刀光一同,一顆碩大的人頭飛起三尺多高。
快!快得讓人無法形容,周圍的人連看都沒有看清,張小二是怎樣被殺的。
端木翔龍手中鬼頭刀一揮,接連劈死三名驚魂未定的賊人。所有的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