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章節
耶律大石毫不畏懼,答道:“陛下掌握全國的財力和兵力,卻不能拒敵于外,金兵一至就棄國遠遁,使黎民塗炭。就算立十個耶律淳,也都是太祖的子孫,勝過向金人乞命!”天祚帝無言以對,賜給耶律大石酒食,赦免他的謀逆之罪。的
天祚帝得耶律大石兵歸,又得陰山室韋的支持,自以為得天之助,決定出兵收複燕雲。耶律大石竭力勸阻:“自金人陷我長春州與東京遼陽府,陛下從此不到廣平澱捺缽,退守中京;及陷上京,又退守燕山;及陷中京,車駕改幸雲中,又自雲中播遷夾山。如今舉國漢地皆為金人所有,國勢至此才求戰,不是辦法啊。臣認為應當養兵待時,不可輕舉妄動。”
天祚帝不從。耶律大石失望至極,決定放棄這冥頑不靈的昏君,率兩百鐵騎連夜離開夾山大營,向西而去。與天祚帝分道後,耶律大石自立為王,設置北、南面官屬,又在可敦城得到威武等七州、大黃室韋等十八部王衆的支持,軍勢日盛,銳氣日倍,開始向西擴張,為複國積蓄力量。
延慶元年(1124年)二月初五,耶律大石在起兒漫即帝位,號葛兒汗,漢號天佑皇帝,冊元妃蕭塔不煙為昭德皇後。他仍以遼為國號,中國史書稱之為西遼,穆斯林文獻中則稱為喀剌契丹帝國。耶律大石稱帝後,首先領軍南下,歸并了高昌回鹘。
由于東喀剌汗王朝新繼位的君主易蔔拉欣懦弱無能,常被葛邏祿人和康裏人欺淩,遂向西遼求援。延慶三年(1126年),耶律大石領大軍進入東喀剌汗的都城八剌沙衮,降封易蔔拉欣為土庫曼王,并以八剌沙衮為西遼首府,號虎思斡耳朵,意即強有力的宮帳。耶律大石兵不血刃、不費分文便将東喀剌汗置于控制之下。
其後耶律大石繼續西進,在尋思幹(即撒馬爾罕)以北的卡特萬草原,與西域諸國聯軍進行了一次具有決定意義的會戰。西遼以少勝多,殺得十萬聯軍望風而逃,伏屍數十裏,俘虜中甚至包括塞爾柱蘇丹的妻子。穆斯林史學家伊本?阿西爾這樣評價卡特萬會戰:“在伊斯蘭教中沒有比這更大的會戰,在呼羅珊也沒有比這更多的死亡。”此役後,塞爾柱王朝的勢力退出河中地區,西遼縱橫中亞,相繼征服西喀剌汗、花刺子模等國。以七萬鐵騎東征、希冀光複故國的努力卻也沒能成功。耶律大石一生常執複國之念,至此也只能嘆息:“這是命數啊!”
西遼疆域遼闊,作為中亞的大帝國,歷世六主,歷年近百,最後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國滅亡。
注:①“(保大二年十一月)秦晉王淳妻蕭德妃五表于金,求立秦王,不許。以勁兵守居庸,及金兵臨關,崖石自崩,戍卒多壓死,不戰而潰。”——《遼史》卷29《天祚皇帝本紀》
史書的記載只這寥寥數語,非常平淡。但我想,一國淪亡不會沒有以身相殉的戰士,所以按自己的想法重寫了這一段。
②關于女真人陣地戰、攻城戰的戰術特點和所用器械,參考了都興智先生的《遼金史研究》一書。
③“(保大三年)夏四月丙申,金兵至居庸關,擒耶律大石。……秋九月,耶律大石自金來歸。”——《遼史》卷29《天祚皇帝本紀》
④據《遼史》卷30,耶律大石“以甲辰歲二月五日即位”,年號延慶,查《辭海?中國歷史紀年表》,延慶元年即公元1124年。“延慶三年,班師東歸,馬行二十日,得善地,遂建都城,號虎思斡耳朵”,則可推算出建都八剌沙衮的時間是1126年。事實上,在這樣短的時間裏開國建都并不靠譜,耶律大石1132年稱帝、1134年定都的判斷才切合實際。僅僅出于突出主線、精簡結構的需要,《三京》取1124年之說。
第五折 迷 局
第 五 折 迷 局
唐朝極盛之日,在碎葉道西端,伊塞克湖之西,楚河之南,有城曰裴羅将軍城,此間土地肥美,可耕可牧,盛産瓜果美酒,氣候也很宜人,後來成為喀剌汗王朝的都城八剌沙衮,現在則是西遼帝國的首府虎思斡耳朵。 子上覆着一層薄冰似的翳,正是西夏的空見國師,随行者也多為僧人。在西夏,國師、德師不單是給予高僧的封號,同時也是官階的一種,與中書、樞密同為上等司位,地位很崇高。空見此來,便是作為皇帝嵬名乾順的使者,表達西夏想與西遼和好的善意。
嵬名乾順是位善于審時度勢的君主,即位之初依附遼國,借此與宋朝相抗;遼國将亡時,又迅速向金國稱臣,同時不斷出兵侵宋,不但奪回了原來失去的土地,還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疆界。高昌回鹘與西夏接壤,自高昌回鹘成為西遼的屬國,嵬名乾順深感自己不宜兩面樹敵,便遣空見國師出使西遼,向天佑皇帝耶律大石示好。
Advertisement
隊伍末端有兩個人,一位是深目白齒、氣質清淡的沒藏空,另一位身材嬌小、線條玲珑,雖穿着男子衣裝,卻一望即知是女人。她纏的頭巾甚長,拉下來掩住了面容,只露出一對妩媚的大眼睛,懶洋洋地打量着繁華的街市。
由于東喀剌汗王朝歷代君主都信奉伊斯蘭教,新統治者的影響力尚來不及體現,城中建築全是伊斯蘭風格,大大小小的穹隆圓頂,大者恢弘,小者秀雅;各式各樣的拱形門窗,刻着連綿細密的藤蔓花紋或幾何紋。她的眼神既不清澈,也不靈動,像某種有點兒稠的果子酒,緩緩地流連在伊斯蘭建築美麗的紋理間。這眼波酽酽地醉人,卻不覺得輕浮,是有很好教養又天生風情的女子。
街上有很多行人盯着她瞧,嘴裏還嘟嘟囔囔,她不禁皺眉:“空,這些人在說什麽?”
沒藏空仔細聆聽,道:“哦,他們說我們是從東方來的異教徒,還說銀喜一定是個美人。”
衛慕銀喜聽他這樣說,含情脈脈地向他望去,卻見他表情淡然,不禁生氣,提高聲音道:“沒藏空。”空錯愕地轉過頭來,她卻沒法責備他,只得道:“這個,這次一定會見到那人吧?”
沒藏空道:“放心,我已打聽清楚,上個月西遼出動七萬大軍東征金國,統帥是六院司大王蕭斡裏剌,并非那人。據說那人因突發急症,大病了一場,現在還養着。”
銀喜眼睛一亮:“大病一場?莫不是紫瑰海的作用?”
沒藏空搖搖頭:“倘若紫瑰海真有效果,那人連走路都費力,哪能東征西讨,立下赫赫戰功,成為西遼皇帝的左膀右臂?如今他官至北院樞密使,執掌兵機、武铨、群牧之政,武功又深不可測,連紫瑰海都能克制。不論明刀明槍,抑或暗箭毒藥,咱們都很難算計得了他。倒是主人這法子,若真說得西遼皇帝動了心,将那人賺到暗血城的地宮中,還有幾分勝算。”
“我瞧這西遼皇帝一心複國,若能得到預言國運、指點迷津、讓他趨吉避兇的迷世書,怎麽會不動心?并且迷世書不是我們編出來的,而是薩滿教中的真芝大法師傳下來的,聽說契丹人對真蘇和真芝可是奉若神明啊。”銀喜得意地笑了笑,“既然如此,何必苦苦跟在那人後面伺機報仇?我們不就山,讓山來就我們吧。”
天佑皇帝耶律大石在獅子院召見了空見國師,起初相談甚歡,後來皇帝突然發問:“貴國皇後是我的族妹成安公主,自她出嫁,已多年不見,不知近況如何?”
空見國師非常尴尬,卻只能如實回答:“去年金國俘獲天祚帝後,皇後心憂故國,以致無法進食,後因身體衰竭而駕崩。”
王座上的男子垂目道:“這麽說成安是絕食而死了?”他的相貌很清雅,語氣很平穩,卻讓人感到戰栗,仿佛一頭嗜血的獅子正要探出爪子。
空見鎮定地道:“陛下應該清楚,夏一直以臣事遼。金兵猖獗,我國曾派出三萬人馬相助,也曾邀天祚帝來夏暫避。其後金國勢大,我國若不依附,則社稷危矣,并非有意背棄當年跟遼國立下的誓書。皇後聽聞天祚帝被俘後一心求死,打算以身殉國,吾皇雖想盡辦法勸她進食,終究還是無力回天。”
耶律大石微微一笑:“既然貴國打算跟大遼重修舊好,我若向貴國借道攻打金國,不知如何?”
“夏願與大國世代通好。”空見不動聲色地回答:“但大軍自境內通過,不免引起朝野動蕩、軍民震駭,更恐有池魚之禍,所以夏不會借道給遼,正如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