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采丹人
“初一哥你來了!”一個長發,身穿藍底彩線裝的苗族姑娘抱着個紙包跑來。
她叫曉蓮,是這間藥鋪主人的明珠獨女。姑娘漂亮,畢竟雲南人傑地靈,這長相絕不過分。
不等說話,她按慣例把一大紙包東西塞進我懷裏。大眼睛撲閃撲閃地看着我,用當地話說:“初一哥,這是阿婆一周的用藥,曉蓮細心對過,更用了上好的材料。放心用,再有需要随時找我就行。”
我還沒開口,就聽一個蒼老的聲音說:“傻娃子!你初一哥比阿爹還懂藥,用得着多嘴?”這是藥店主人,曉蓮的阿爹雲山叔。雲山嬸子走得早,家裏就他們父女倆相依為命。
這藥店在村裏只此一家,也是雲山嬸子的嫁妝。父女倆小心經營多年,如珍寶和生命一般。我知道,這也是二人對雲山嬸子的思念。
聽他們一來二去又要借我鬥嘴,我不敢多待只得微微一笑,把錢如數付了,不管曉蓮的呼喊,騎車離開。
……
吱呀!
打開門,蹑手蹑腳進去,沒想到桌上已經擺好了熱騰騰的飯菜。一個瘦骨嶙峋的背影正在竈臺前忙活。
看她迎着窗外的陽光,一邊洗刷竈臺一邊深咳那模樣,我忍不住狠勁兒揉了揉眼。
放下兩落紙包,快步過去搶了她手裏的東西,笑着說:“大夫人,不是說等我回來弄麽?您不能受煙。看,又咳了吧。”說着把人按在竹椅上,遞上水杯,輕拍她後背。
這是我祖母,閨名月華。不知為什麽惹了塵肺,就算我能出方調理,也是治标不治本。所以我需找到奇藥。
我笑着拿過最上面的紙包并打開:“大夫人,這是您最喜歡吃的甜掉牙,但不能吃太多呦。”
她微笑着點頭,邊用衣袖幫我擦汗邊指桌面,柔聲說:“忙了一早,趕緊吃飯吧。”
我答應一聲蹦過去,在她面前大快朵頤起來。吃相誇張,引起老人家一陣陣笑。
當我拼命咀嚼食物時,忽聽她問:“初兒,今天又去砸你小叔家的玻璃了?”表情微帶怒意,可言語仍溫柔有理。
Advertisement
聽這話我愣是低頭沒敢搭腔,假裝悶頭吃喝。耳邊,還能聽到老人家在嘆息。
“大夫人,我經常出去獵奇,您一個人在家也夠悶的。不過再忍耐幾天,初一掙錢了,正托人幫着買一臺彩電,到時候有了它就不會無聊了。”我急忙扯開話題。
擦擦汗,大夫人又一聲輕嘆。我明白,她心裏并不輕松,再加上老年人大多心事重愛嘆氣,也習慣了。
“初一,你前不久才買了電話連上電話線。要知道整個村子除了村長家、你雲山叔家有電話外,再就是咱們家了。太招眼!我不是說過咱們是外來戶,不應該,”
我急忙起來遞上一塊甜掉牙,趴在大夫人膝蓋上笑着看她:“他們愛怎麽想怎麽想,我那是為防萬一。我經常留您一人在家,如果有什麽事您也好找人幫忙啊!”
大夫人用幹枯松皮的手托着我的臉,滿眼都是慈愛和不忍:“我知道雲山和曉蓮對咱們好,更明白曉蓮對你的情。小子,與其考慮我這老家夥,還不如多想想你們。老大不小了,”
又不等她說完,我直接把甜掉牙塞進大夫人嘴裏。
起來一邊整理桌上的碗盤,一邊吱嗚着說:“我……我晚上去見個主顧,掙錢給您買好吃的。”
大夫人看看我只是點頭,卻沒再說話。
這讓我感覺有些意外,卻也沒多想。又陪着她說笑一陣,這才哄着大夫人回去休息了。
深夜,沒等表響我就關了鬧鈴。側耳聽了聽內間,祖母呼吸沉重且帶哨如刮銅,我雖心裏難過,也只有嘆息的份兒。蹑手蹑腳起來,挂上飾品,帶上必備的東西,背好褡包就出去了。
在關門那瞬間,卻不知屋內正有一雙眼睛在緊緊注視着我。
那年代當地能稱得上酒店的不多,縣城這海馨就是其中之一。說是酒店,後來随社會發展我才明白,充其量也就是個大點的旅館而已。
三層半小樓,主體是磚木材質,古香古色。可在當年來說,已經算得上高檔了。聽曉蓮說一般人來這裏,前臺總是愛答不理。照他們的話,是要看身份下菜的。
換做平時,請我都不來,這幾十裏路可不白給,騎得兩條腿都快廢了。可今天畢竟特殊,只能趕鴨子上架。
推門進了酒店,大廳裝潢奢華引起我的好奇,忍不住多看了幾眼。等反應過來已經晚了,剛才土老帽的做派早就引起了前臺工作人員的注意。
本以為我這穿着打扮會被嫌棄,到時可能又要費一番口舌了。可萬萬沒想到進門後前臺一位姑娘十分熱情,馬上迎了過來。
目光在我身上快速一掃,最終落在肩頭的褡包上。姑娘笑了笑,大聲詢問來由,可之後竟壓低聲音又問:“山寶水寶,高人為寶為山水?”
我整個傻了。換做尋常人會以為姑娘在說胡話,可我卻聽得清楚這話中含義。
這是采丹人的小行話,也叫打機頭或打暗語。尋常人聽不懂,甚至連道上能說大行話的,也極少明白。
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丹采行裏人,畢竟沒有師承,家傳也不系統,純屬自學。采丹的本事有限,見聞不多,只是對奇妙丹料的特性、出處、背後的故事了解甚詳。
對于打機頭,完全是老爹在世前教過我一些而已,根本沒與人正式對過,心裏真沒什麽底。
所謂采丹人,就是專門幫人找絕世藥材、奇異物種的一群人。這群人膽子大,敢于冒險取利。在古時野獸橫行,毒蟲随處可見,這才需要采丹人幫忙。
采丹人如果想采仙丹掙大錢,必須豁出命去才行。
而采丹人多是家傳或族群共存,有時候為了一個仙丹,一趟就能毀掉一大家子。這事真不稀罕!
古時,采丹人經常與方士及皇家合作,為他們提供珍貴丹料和曠世藥材。雖然采丹人沒有非分之想,只為賺錢養家,可久而久之因接觸太多秘密難保不被人猜忌。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要麽被抛棄,要麽就被滅口。下場不可謂不慘!
在民國時期,采丹人更受到各方面的打壓。當時軍閥和百姓最愛說的一句順口溜就是:寶山霞彩初閃現,便被鬼采窺入眼;伸手去,翻手回,世間再無救命胚;質問鬼采為哪般,半條黃魚兩銀元。
采丹人算苦哈哈的勞碌命。冒風險,掙錢少,還被大衆認為是鬼迷心竅,妄圖煉丹服藥,成仙飛升的怪胎。
實則根本沒人願意了解采丹人的真實背景和形成原因,甚至連所謂煉丹和采丹的概念都混為一談。
要論起來,丹采也屬于外八行的分支。只不過從古到今外八行究竟是哪些,因傳頌有別,很難歸類成所有人統一的認知內容。
按我的了解,最早有記載的是西漢奇人魏同盛的《偏行論》。裏面就說:外八開花,劫、盜、攔花、守山邊;牙、私、丹采、方寸前。
這是按當時的理解羅列的外八行。所謂劫,指所有攔路劫財刀口舔血的行當;盜,指所有與偷門有關的;攔花,是最讓人唾棄的,專打婦女、孩童主意的行當;守山就是山大王。
而後四門相對斯文些。牙,就是辨識行,如當鋪;私,就是倒騰私貨,憑嘴憑人脈,當然還有騙子也在其中;丹采,就是指煉丹的和采丹取藥的;最後一門是花子,走街串巷,席地而居。
因為從那時開始,世人就覺得摘采奇藥和煉丹是一體,這才有了丹采為一門的叫法。丹采行也因此應運而生。
我雖不知古時采丹人有沒有動過歪腦筋,甚至都不明白祖輩為什麽走上這條路。
現在想想,如果這條路真的很好,為什麽到我這代混得如此凄慘,甚至都不敢真正教導本門的技能,使其傳承下去。
說起來真是可笑。采丹人都是為別人做嫁衣,可無論最後有沒有人成仙,起碼根本沒人沒仙會想着回來感謝一下。
混成這樣,難道不可悲麽?
我從不信有什麽丹藥能助人長生不老或羽化飛升,采奇品丹料就為混口飯吃,同時尋找奇藥治療大夫人的頑疾。當然,還能借故尋找那人的蹤跡,為祖輩和父母報仇。
就因為那人,我的祖父早早慘死、大夫人守了半輩子活寡、父母更因此喪命以致于家族反目。
霎時間思緒接踵而至,我幾乎都忘了身在何處,為什麽而來。
前臺這姑娘見問我半天也不答話,似乎失去了耐性。但又不敢輕易開罪,只能又問了一遍,這次說的很慢。
實則她的意思很簡單,就問我是不是為了丹料信息。
被她喚醒,我嘴角微一上揚,想也沒想就回道:“伸手料翻手丹,浮門天地精華然。”
大致意思:我的手就是取寶玩丹的,就算有換氣機會也為了一口天地靈氣。
聽這話,姑娘終于又露出了微笑,用幾乎不可察覺的小動作點了點頭。
看看她,我又問:“如何?0209還等着呢。”
她欠身做個“請”的姿勢,就退回前臺忙活去了,再不理我。就好像我們從未聊過一樣。
過關!
心頭狂喜,得意地邁步上了樓梯。這是我第一次與人對小行話,還不算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