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神宗擋災
第66章 神宗擋災
【明攝宗:為何開掘定陵?】
本在內閣處理政務的張居正,原本正心不在焉地聽着明孝陵的前後事,聽到日後民國的孫先生寫了《告太祖文》,也不禁動容。他對大明的忠心,大多源于太祖與成祖二位明君,也唯有這兩位帝王,才配掌控天下山河,配當他張居正的君上。
但随後聽見自己的皇帝陵寝被開掘,也不免心驚肉跳,還沒來得及反應,已經聽見內侍出宮急傳太醫的嚷聲,不由替皇帝問一問前因後果。
好歹是自己傾盡心血教了八年多的皇帝。
林爺爺見到問題,笑道:
【這裏面的緣由倒是曲折得很,明朝傳了十六帝,其中最著名的除了南京明孝陵,其他十三座全在北京,這13座明陵中,永樂帝的長陵、嘉靖帝的永陵和萬歷帝的定陵,均是生前所建,規模屬最大的,其餘陵墓則是死後才動工,大約都只花半年時間修建,因此其他皇帝的皇陵建得規模小得多。
又因為《明史》有很多前後矛盾、充滿争議的地方,懷抱着對明史研究的無限熱枕與崇敬,當時以分管文教工作的吳晗為首的明史考古學家們,其實一開始是想開孝陵的,但明孝陵在南京比較遠不說,他們的提議也立刻受到江蘇省各級政府以及百姓的激烈反對,可以說是民怨沸騰了,政府與百姓各種上訴抗議,于是只能放棄。
所以爺爺說,朱元璋幸好自個在南京呢!】
明洪武年間,朱元璋真是被吓着了,長舒了一口氣,再也不提龜兒将自己單獨留守南京的事兒了,假模假樣地拍了拍朱棣的腦袋:“嗯,咱也不大習慣北平的氣候,太幹,咱就在南京挺好。”
随後又很感激南京的百姓與官府,眼淚婆娑:“哎呦,沒想到幾百年了,這老百姓還念着咱,護着咱的陵墓!”
朱棣卻有點忐忑:後來不會輪到他吧?
【随後專家們便都把目光也都放在了長陵、永陵與定陵身上,希望能夠開一座規模大的帝陵,能夠真切地了解明代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科技工藝等方面的發展情況。
當時,因永樂帝的長陵為明十三陵之首,裏面的史料一定是最多的,包括已經消失在世間的《永樂大典》正本,都猜測會不會陪葬在長陵裏呢?如果真能找到《永樂大典》,或許很多明史的謎團都能迎刃而解了。
于是吳晗向當時考古界泰鬥郭沫若倡議孝陵不許動,那不如就發掘長陵吧!吳、郭與其他考古學家商談後,衆人親筆聯名草拟了一份給□□關于發掘長陵的請示報告。
但這份報告遞到總理面前,總理卻對發掘長陵有些憂慮:“貿然打開帝陵,能不能做好保護工作?”,如今咱們看來,總理的擔憂是很有道理的,在當時,其實還有文物局居長鄭振铎、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夏鼐堅決反對主動挖掘帝陵,他們曾找到吳晗,希望他能打消這個念頭:“我國目前考古工作技術水平還難以承擔這樣大規模的發掘工作,文物的保存、複原方面的技術也不過關,這樣龐大的發掘和保存,就連世界上技術先進的國家也會感到頭痛……”
這的确是中肯之言,但吳晗已下定決心,他對兩位說:“解放已經多年了,現在不僅有老一輩專家,又有新一代大學生,從人力物力都有條件勝任這項巨大的工程。”[注]
雙方争執不下,但在經過多次讨論之後,國家最終還是同意了考古學家們希望打開長陵的提議。】
明永樂年間,永樂帝也是聽得滿頭大汗,身後側殿還不時傳來他的胖兒朱高熾的哎呦痛呼,更讓他心亂如麻,不由嚷道:“閉嘴!”
朱高熾扶着被老爹踹得淤青的老腰,眼淚婆娑——先前不論他如何辯駁“成祖”這個廟號絕對不是他給親爹上的,但永樂帝只要聽到“成祖”二字便氣不打一處來,還是狠狠教訓了他一頓。
如今聽到長陵要被挖,更是心肝膽顫,又是憤怒又是提心吊膽——不會挖了那萬歷鼈孫的陵墓,回頭還是把長陵給挖了吧?
因此永樂帝今日脾氣格外暴躁,仿佛吞了一肚子火炭似的,朱高熾委屈地用牙咬着被褥,忍着疼不敢再出聲了。
【得到國家的首肯和回複,吳晗等主張打開帝陵的考古學家欣喜異常,立刻成立了“長陵發掘委員會”,拉上郭與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們成立了發掘工作隊,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永樂帝着急得很:“……你們不要過來啊!”
【結果經過考古專家缜密論證和實地勘察之後,還是對發掘長陵沒有把握——長陵規模太大了,他們頂着嚴寒與紛飛的雪花,在長陵進行了将近一年的勘探,竟找不到地宮隧道的絲毫線索。
因為考古學家打開長陵是為了科學發掘、了解歷史,因此必須在保持陵墓完整、古物完好的前提下進入地宮,當然不能胡挖亂挖,更不能像孫殿英盜掘清東陵時用炸藥炸,因此長陵的地宮究竟在哪裏呢?考古隊畢竟是頭一回發掘,心裏實在沒底,硬着頭皮考古了一年都沒找到,于是他們又将目光轉向朱棣的長子仁宗朱高熾的獻陵。
獻陵與長陵相鄰,規模小,入葬時間也前後緊接,裏面的陪葬器物應當也很具有考古價值。于是便定下調子來:現挖一個小的陵,等以後有了經驗,再挖長陵。】
清朝,康熙和乾隆兩人在不同時空齊齊受了大驚吓,臉都白了,紛紛怒罵:“什麽?誰炸了東陵!混賬東西!”
清東陵裏埋葬了不止一位清朝皇帝的陵墓,順治、康熙、乾隆、鹹豐、同治五位清朝皇帝的陵墓都在這兒,孫殿英這一炸,可謂是将清朝歷代皇帝半網打盡。
特立獨行因為強迫症不和爺爺、爸爸葬在清東陵的雍正心虛地松了一口氣:“幸好……”
然後連忙将話又吞了回去,畢竟皇瑪法、皇阿瑪和自家兒子的陵墓都遭了大難了!他慶幸完也意思意思罵了幾句。
罵完,雍正還是心有餘悸地撫了撫胸口,幸好他當年因為過于龜毛選擇了清西陵——原本他也想要葬在東陵的,結果勘探時每一個東陵的位置都有小缺點:比如日後被乾隆選定的勝水峪,雍正便認為:“雖有着誠天造地設之大地,應萬年吉祥之佳名的美稱,但也有着惟左邊貼身界氣之砂稍低,須用人力培補的缺點。”
還有鹹豐“定陵”所在地的“平安峪”,也沒有入雍正的法眼。同治皇帝所在的“雙山裕”,只有朝山,沒有案山,且後寶山地勢低矮,更加被雍正嫌棄不好。
他向來追求完美,要求也很高,光選地建陵就耗費了好多年,改了好幾處都不滿意,最後不得不擴大尋找範圍,終于在易縣泰寧山下發現了一處絕佳的風水寶地,取名曰“太平峪”。
在雍正眼裏,此地乃是“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于是他最後便在這裏破土動工,修建了自己的地宮,取名“泰陵”,日後也成為清西陵的首陵。
……但是那賊子敢用火藥炸清陵,焉知不會炸完東陵炸西陵?不知他的泰陵是否相安無事啊?雍正忽然又有點沒底了。
而明永樂時期,剛剛為長陵幸免于難而撫着胸口松了口氣的永樂帝,還在琢磨呢:“老大竟然得了個仁宗的廟號,看來幹得也還成嘛……”
這念頭還在腦子裏徘徊呢,就見大胖兒子已經從偏殿哭得連滾帶爬沖出來抱住了他的腿:
“爹啊!您可救救兒子的墓吧!”
永樂帝毫不留情地抽出腿:“……咋救?”
“……怎麽說還是爹您的運道好,要不您這回長陵就少修個邊角,咱爺倆擠擠?我雖胖,但也不用多大地兒……”
對于這不要臉的提議,永樂帝幹脆地擡腳一踹:
“滾!”
踹完,見兒子像個球似的倒在地上,永樂帝的身體忽然猛地一僵,他蹙起眉頭,望向自己的兒子,聲音忽然有些抖:
“老大……”
“仙跡為何說你我日後下葬時日頗為接近啊?”
【但也不知怎麽的,工作隊來到獻陵像掃雷似的一寸寸搜索探測,經過了半個多月的時間也是一無所獲,如在長陵遭遇的挫折一樣,獻陵雖小,但他們還是找不到地宮入口的蛛絲馬跡。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疲憊的工作隊坐在定陵附近的城牆石頭上休息,就是這麽巧,定陵離地三米多的城牆上,竟然有幾塊城磚塌陷了下來,露出了一個直徑半米的圓洞!
工作隊立刻搭梯子過去查看,沒想到這洞口竟像是一個門券的上端,裏面還能辨別磚砌的痕跡,在場的工作人員激動不已,這大概率便是定陵的地宮入口!後來他們把夏鼐先生也請過來親臨現場勘探,連他也估計這是通往地下玄宮的入口。
有時候真覺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啊,定陵地宮入口突然袒露在眼前,讓工作隊也生出了放棄長陵的心思——畢竟長陵如此重要,還是要先挖一個沒那麽重要的陵墓來練手“試挖”一下比較好,于是成立的“長陵發掘委員會”最終做出了“在步驟上先發掘定陵”的決定。結果這一試手,就試出大問題來了。】
但這時候,聽見自己的陵墓幸免于難的朱高熾也沒空在意挖誰的墓的事情了,因為永樂帝的一句話也将他打懵了。
他坐在地上,不住地重複着,喃喃自語。
“我與爹下葬時日接近。”
“我與爹下葬時日接近。”
“我與爹下葬時日接近啊!!!”
要知道,根據《禮記·王制》的規定:“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 這是說天子去世後需要先停棺七天,然後才能在七個月後才能擇吉日安葬。
雖說實際操作起來,并沒有人真嚴苛按照禮記的規定來做,但皇帝喪儀的準備也需要時間,還要議定大行皇帝的谥號和廟號,這都不是一日之功,像當年太祖皇帝被建文帝草草下葬之事,朱高熾相信自己絕不會這麽對自己親爹。
計算下來,爹若走了,停靈約莫也要半年。
半年……爹走了不多時,他也走了不曾?
朱高熾本就因胖體虛,這下面色煞白,神色也在崩潰邊緣,永樂帝如何不知道胖兒快抽抽了,連忙一疊聲命太醫進來為其醫治,一邊着急還一邊勸:“爹都說了,你太胖了,該好生減減,你偏生不聽,如今叫上天将你打醒也好,日後你跟瞻基都日日上城牆上繞着圈晨跑去,寒冬酷暑、刮風下雨,不得有一日懈怠!”
朱高熾還能說什麽,他只知道直着兩只眼流淚了。
誰不想多活幾年?誰不想在皇帝的位置上多活幾年?何況他在爹的淫威下苦熬了将近三十年了,世上豈有三十年的太子乎?
此時,林菱已經定好了機票,便有空在旁邊吐槽了:
【所以說啊,人在做天在看,呵皮大王那功績就不用說了,創造了永樂盛世的人,被明史稱贊為:“遠邁漢唐”;仁宗在位時間雖然不長,但他為政開明、發展生産又與民休息,且他脾氣比他爹好,能夠褒獎直言,虛懷納谏,為仁宣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所以老天爺也不願兩個明君蒙受苦難,特意好心地将定陵的入口打開,替兩位老祖宗擋災。】
朱棣先被“遠邁漢唐”四個字砸得滿臉笑,之後又被兒子“在位時間不長”錘得兩眼冒金星。
随後又聽到“仁宣之治”,又松了口氣——老大是仁宗,已經是板上釘釘的,那這個“宣”必然是大孫兒了。
幸好幸好,兒孫都還算争氣啊!
林爺爺笑着搖搖頭:
【雖說萬歷二十八年不上朝,還毀盡了恩師張居正十年改革心血,将大明重新又拖回了深淵中,但咱們今天不論這位帝王的是非功過,但說說定陵的發掘後果,也堪稱是我國考古史上巨大的損失。
咱們都知道,陵墓處在密封的環境裏,文物氧化裂變的速度是很慢的,一旦進入空氣,就會迅速氧化腐壞,當時挖掘的過程中,有個民工不小心觸電身亡,讓工作隊的人都有點忌諱,于是将地宮打開後,便決定晾一晾,通通風,等他們進去的時候,大量文物已經氧化變黑崩壞了,有的甚至已經化成了灰。
聽說當時整個定陵出土了六百多件絲織品與衣物,但當時的人不知道該怎麽保存它們,于是還将其裝裱起來、用化學軟化劑塗抹,結果等軟化劑蒸發以後,絲織品不僅黏在一起無法展開,連顏色都變了,最後這些囊括了明代紡織技藝精華的絲織品幾乎全部被毀。
這還只是其中一部分文物的慘痛教訓。
但災難并沒有結束。】
明萬歷年間,張居正聽聞皇帝聖躬違和已經匆匆進宮,李太後也焦急地趕到了皇帝的寝宮,兩人幾乎同時到達大殿外的玉階,張居正連忙謙讓李太後,跟在了後頭。
剛進去便見朱翊鈞驚慌地靠在內侍身上,已經滿身虛汗,面白如紙,還一副手足無措的模樣。
李太後見到他這幅軟弱模樣卻也怒氣難遏,厲聲指責道:“仙跡說你日後竟然二十八年不上朝?皇帝,你是昏了頭了嗎?”
朱翊鈞更加難以置信、痛苦地反問道:“娘,朕的陵寝都叫人破壞殆盡,您還關心這點小事!”
“你……你若是當個好皇帝,上天又怎會叫你身後受此磨難!”李太後也不是不心痛,只是她十分信因果報應與鬼神之說,見兒子冥頑不靈,氣得坐在一旁大哭起來。
張居正上前拜見了朱翊鈞,他瞥見張居正仍有些不自在,倔強地別過臉去,只覺着他這個張先生也要像母親一般責怪他了。
但卻只聽張居正什麽都不提,輕聲問道:“皇上身子可還好?太醫開了方子沒有?”
朱翊鈞怔了怔,垂下頭時沒言語,但淚水已跟着掉了下來。
就在這裏,他聽見林老夫子接着說:
【萬歷皇帝與他兩位皇後的棺椁被複刻之後,因為當時倉庫裏已經堆滿文物放不下了,居然被人擡着扔進了山溝裏,村民們看這個木材挺好,便将棺椁劈成了柴火或者做成了櫃子等家具。
而萬歷皇帝和兩位皇後的遺骨,也因為某些特殊時代的特殊原因,那時候連吳晗都不幸罹難了,更別提封建皇帝的屍體,萬歷與他的皇後便被拖出皇陵外,一把火燒得幹幹淨淨,連燒完的骨灰都沒留。】
林菱适時又插了一句:
【活該!叫他當年忘恩負義害死張居正一家人,還想開棺鞭老師的屍,現在好了吧,自己被人挫骨揚灰了,真是報應不爽!】
說完又連忙補了一句:
【只針對萬歷,萬歷的皇後也是被連累了,可憐人。】
朱翊鈞顧不上哭了,他沒法哭了。
“皇上!”張居正見他一張臉臉憋得發紫,忙上前為他順氣,但實在來不及,朱翊鈞已經兩眼翻白,直接軟倒在床榻上了。
萬歷年間頓時一片忙亂。
古代時空的事情,林爺爺什麽也不知道,繼續笑着往下說:
【的确如此,也正因為定陵的發掘失敗,讓總理非常生氣,最後定下了絕不主動發掘各朝帝陵的底線準則,只進行不得已的搶救性發掘,這條準則還被寫入我們的法律之中,這也算萬歷皇帝以一人之身,為歷朝歷代皇帝做出了一點小貢獻。】
各朝皇帝都不由撫着胸口感謝那萬歷:“多虧有他趟了雷啊,這可真是太好了,後人的朝廷還是知錯能改的好朝廷啊!”
至于萬歷的死活……也不是很在意。
大家慶幸完以後,林爺爺也講完了,各朝便看着林菱與兩個爺爺三人又坐上了網約車,等會再坐高鐵回長沙去。
【等會坐飛機去咯,爺爺,你們是不是第一回 坐飛機啊?】
林爺爺和五叔爺爺也笑得見牙不見眼:
【确實沒坐過,這回出來可真是漲大見識了!】
各朝古人也跟着一起激動:他們也沒見過後人的大飛機呢!
于是紛紛出言要求林菱要繼續直播。
林菱只好答應在機場裏直播,至于飛機上:
【在飛機上就沒辦法了,為了飛行安全,每個人手機都得關機呢,直播不了,而且飛機上很擠的,也沒啥看頭,不過我可以帶你們去看機場候機室落地窗那邊的飛機,你們怎麽都那麽喜歡飛機啊?現在不是經常能看到嗎?】
就在林菱與其他各朝的人讨論飛機的時候,明洪武時空,朱元璋卻還在回味“明傳十六帝,除了明孝陵在南京,其餘明十三陵都在北京。”這句話。
他偷摸掰着指頭數了好幾遍了,不對,實在是不對啊。
明傳十六帝,那就是大明一共有十六個皇帝。
他的陵墓在南京,加一。
龜兒老四和他的後人一共十三個在北平建了陵墓,加十三。
一加十三等于十四啊!
咱老朱再怎麽沒文化,也不至于這點算學題都算不好吧?
這還有倆皇帝去哪兒了?
不成,他必須得問問,于是一溜讨論飛機的直播間裏就冒出了朱元璋顯眼的問題:
【棣子,開門,是爹地:主播,明朝十六個皇帝,怎麽是明十三陵加南京明孝陵?還有倆去哪裏了?】
明萬歷年間,正跟着太醫在搶救朱翊鈞的張居正瞥見了,他不由暗自嘆息——總歸要叫太祖皇帝知道咱們大明最傷痛的醜事了。
林老夫子這句話,張居正自然也是發現了的,但他當然知道另外兩個皇帝去了哪裏:一個是在靖難結束後下落不明的建文帝,另一個便是奪門之變後英宗複辟,被以親王禮草草下葬的景泰帝。
雖說成華年間,憲宗下诏恢複景泰帝號,并下令按帝陵的規格修飾陵寝。但實際上也只是對陵寝略加增飾,陵宮建築未變,仍覆以綠瓦為王陵級別,陵碑也是按王陵之制。
徒具帝陵之名,實際上仍是王陵,也不在明十三陵之列,被單獨排斥在外。
果然林菱見到了,就笑道:
【少了老朱的好太孫朱允炆呗,咱們呵皮大王帶兵攻破南京城,南京大明宮便失火了,最後不知所蹤,便沒有了陵寝。
另一位景泰帝,其實是個好皇帝,可惜啊……】
“等等,等等!”朱元璋來不及去理會那景泰帝是怎麽回事,大受刺激地騰地站了起來,兩只眼睛瞪圓了,抓着少年朱棣,無法相信這個實事:“你……你不是搞玄武門之變嗎?”
“帶兵攻破南京?”
“這天下,竟真是你打下來的嗎?”
作者有話要說:
皇帝在粉絲群:
劉徹閑來無事,點開群成員列表,好生奇怪:“今天怎麽那麽多明朝皇帝都是忽閃忽閃的?”
随後又震驚道:“這萬歷皇帝怎麽閃着閃着就下線啦?”
注引用:《吳晗與明定陵的發掘》
同類推薦

古龍世界裏的吃瓜劍客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
那些主角不需要幫助。
好不容易穿越一次,除了一些意難平,剩下的就是經歷一些名場面,吃瓜看戲吐吐槽。
當然還有……
名劍,美酒,絕世佳人!

消防英雄
第三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年度十大影響力IP作品!
本書影視版權、動畫版權已出售。
1976年7月28日中國唐山發生了裏氏7.8級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國汶川發生了自建國以來最大的地震,8.12天津濱海新區發生爆炸,8.30美國休斯頓發生了五百年一遇的洪水,12.7美國加州發生了巨大火災……不管是地震或是火災或是洪水,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我們都能看到一群逆向而行的特殊人群。
他們用自己堅實的臂膀彼此支撐,逆向而行于天災對抗。他們年紀輕輕卻要擔負拯救世界的重負。他們不是超級英雄,卻為了同一個信念,成了真正生活裏的英雄!小說關鍵詞:消防英雄無彈窗,消防英雄,消防英雄最新章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