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現世安穩
原本齊家山指的只是齊家所在的這個山頭, 經過一家人多年的謀劃和經營,已經漸漸形成了一個亂中有序、自給自足的體系,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莊園。
因為周敏之前兒戲一般在門口立的“歸去來兮”四個字,于是就被附近的人稱為“歸去園”,漸漸的流傳開來。而齊家山這三個字,就成了周圍這一整片區域的稱呼。
畢竟這裏既不完全是一個村子,又沒有設立一個鎮, 分成了好幾部分,着實很難統一稱呼。不過只要在這裏住的時間稍微長一些, 就會明白齊家在本地所擁有的地位。加之此處山峰林立, 就按着本地取名的習慣, 叫了齊家山。
這對齊家來說是好事, 周敏自然也只有高興的。
對于鄉紳而言,在本地的影響力, 是衡量實力的關鍵。與各方的關系、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都能夠決定他們的話語權。莫說是跟府城的世家比,就是縣城裏那些大戶,齊家在其中也是新人, 要占據一席之地, 要擁有話語權,這種影響力就更加重要。
以自身姓氏為一個地方命名, 除了那種宗族聚居的村落之外,其他地方都是少有的,能夠做到這一點, 齊家的影響力不言而喻。
所以到如今,周邊這一片地方但凡有個什麽大事小情,一定會有人到齊家來知會一聲。這是他們所擁有的特權。當然,如果出了什麽問題,需要他們出力的時候,自然也不能推辭。
這是個“皇權不下縣”的時代,鄉裏的各種事情,都是由鄉紳們進行管理。大石鎮上本來就沒什麽拿得出手的人家,因為邱家的別院修建在這裏。但邱玹又不管事,也沒人敢去打擾。現在連他也搬到齊家山來,這件差事自然落到了齊家頭上。
周敏将這事推給了齊老三。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她在齊家的地位舉足輕重,但是周敏為人低調又不愛應酬,這種交際的事情是很少參加的,通常都是讓齊老三帶着安氏出面,做足了老太爺的派頭。
齊老三這些年雖然不算養尊處優,但日子也的确好過太多,眼界和想法都不是從前可比。他本來就是個能幹的人,在這種環境之下,自然也會有自己的想法。但因為齊家山的一切周敏出力更多,所以他基本上不插手,讓小夫妻倆自己去解決。這麽一來,便顯得太閑了。
周敏塞過來的這個差事,對她來說是麻煩,但對這個時代的人而言,卻是榮耀和臉面,所以齊老三雖然忐忑着不知道能否做好,但還是欣然應下,然後就熱情洋溢的投入到這份工作之中去了。
不過對于現在的周敏而言,齊家山什麽都好,就缺一樣東西。
功名。
封建社會雖然被稱為皇權社會,但實際上卻是“為與士大夫治天下”。士族,才是龐大的統治階級的構成基礎。而想要進入這個階層,最簡便也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培養出一個乃至一批讀書人,這才能夠奠定一個家族不倒的根基。
究其根本,是因為這個時代,平頭百姓的日子不好過。商業不發達的封建時代,農業就是稅收的最大來源。所以賦稅一直不低,而在國法所規定的正稅之外,還有各種攤派。
且除了納稅之外,年滿十六歲成丁的男子,便要承擔官府臨時征召的各種徭役,去做運糧草、修河道之類的事,戰時還會被征入伍。
但是,一旦考取功名,哪怕只是最低一等的秀才,也就有了免稅和免役的資格!
當然,不管是免稅還是免役,都是有規定的。秀才可免多少,舉人可免多少。但實際上,落到執行的時候,大家都是士族,除了自己還有無數親友需要庇護,根本不可能真的按照規矩來。
尤其是舉人往上,一縣之中通常也就只有幾個人,勢力之大就連縣太爺也不能硬抗,誰敢去找他收稅?所以就有無數親友或者非親友,攜帶着自家的田土來投,寧可讓地契寫上另一個人的名字,也要免稅免役。
其實也正是因為士大夫階層免除賦稅,才會導致平民百姓的日子過不下去。畢竟農耕社會,就算世家大族也講究個“耕讀傳家”。當然,他們不會自己去耕作,只會購買許多的土地,然後養上一批佃戶。
大量的土地被富家兼并,從此不需納稅,但國庫的錢卻不能減少,怎麽辦?只好把這些本來是士族應該繳納的賦稅攤派下去。
當然,周敏不是擔心交稅,以他們家的收入,稅收根本不會成為負擔。徭役也完全可以捐銀抵過。
站在歷史的岔路口上,她可以清晰的看見未來的模樣,所以周敏很清楚,普通人的日子過不下去,比土地兼并更深一層的原因是生産力和生産資料的不足。
如果地裏的産量高到每年都有剩餘,根本吃不完的程度,那就不會有人餓肚子了。那時候糧價會自然而然的降低,士族就不會抓着土地所有權不放,因為土地不能再帶給他們高回報,而免稅的政策也會名存實亡。
然後,就像她所經歷過的社會那樣,大量的糧食使得一部分人能夠從耕作生産之中脫身出來,從事其他職業,然後手工業和工業迅速發展,商業也随之繁榮,成為稅收的主要來源,到最後,種地不但不需要交稅,甚至還可以領補貼。
到那個時候,也許階層還在,社會矛盾還在,但至少不會動不動就有人凍死餓死。
所以歸根到底,還是要提高糧食産量。
這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漫長的發展過程,而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實現的。因為雖然從封建社會走到社會主義社會用了幾千年,但從老百姓吃不飽飯到取消農業稅,也不過三四十年間。
當然,只靠周敏出力,要在這麽短時間內得到成果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拿出初步的結果之後,她會将此事上報朝廷,舉全國之力來支持這件事。有生之年,或可看到那一日。
但那一切的前提,卻是她能夠安安穩穩的保持現在的狀态。
可是對現階段的齊家而言,家裏沒有讀書人,到底還是無根的浮木,說不定哪一天偌大家業就都只能拱手讓人了。
他們現在能夠站穩腳跟,是因為溫泉山房的存在,是因為四位先生在這裏修書,更重要的是昌平侯宣斌的關照。但別人的關照千好萬好,還是不如自己有。
當然,自家就那麽幾個人,要立時三刻就考出個秀才舉人來,根本就不現實。石頭就不必提了,要等小七斤長大考取功名,就算他是天才神通,那也得是十年之後的事了。
周敏只能寄望于培養萬山村自己的讀書人。反正大家都姓齊,屬于同一個宗族,培養出了人才,自然也會倒回來庇護整個萬山村。
至于到時候又會産生什麽矛盾,那就是之後的事了。
在萬山村如今正在學堂上學的适齡兒童之中,倒是有那麽幾個聰明的。大抵是因為齊家山這裏吸引了太多士子過來,也算得上文風鼎盛,受到影響,小孩子們對讀書也有了更多的向往,所以學習都很用功。大一些的孩子心浮了,估計很難取得成就,幾個小的卻很有慧根。
冬叔家的小寶就是其中之一。這個周敏當初看着他出生、長大的孩子,也已經開始上學了,而且得到了私塾裏幾位夫子的一致贊譽。不光是周敏,全村人都對這幾個孩子寄予厚望,平日裏送吃送喝不算什麽,過年還會專門給他們包大紅包。
不過讀書是個投資回報率高,但明顯投資期限很長的事,考進士的要十年寒窗,考個秀才雖然沒那麽麻煩,但估計怎麽也要十五六歲才行,同樣是一段漫長的時間。
周敏只能祈禱在這期間不要有太大的變故。
還是崛起太快,根基不足啊!
她有一次甚至開玩笑地對石頭道,“要不你現在開始讀書,争取考個功名出來?”
結果石頭居然當了真,狠看了幾天書。但他已經是個成年人,很多想法都固定了。又不是蘇洵那種書香世家出身,還能收了心回去大器晚成,最後無奈的承認自己根本不是這塊材料。
不過總體而言,除了這些擔憂之外,歸去園也好,齊家山也好,一切都在正軌上,按部就班的往前發展。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就到了永嘉二十年。
歷時六年的《四書五經集注》,在數次修訂之後,終于定稿。
這一天,整個齊家山這一片都陷入了陷入了歡騰之中,無數人奔走相告,舉杯相慶。因為這套書能夠編成,不光是幾位先生之力,在這裏的每一個士子,幾乎都在其中出過力!
而且他們還有一點不好說出來的心思:這套書他們參與編訂,自然吃得很透,往後如果真的用作了科考的标準,他們這些人跟其他考生比起來,自然也就具備了巨大的優勢。
士大夫階層是個非常龐大的群體,跟任何一個松散的群體一樣,內部也有各種各樣的矛盾。就算同樣精研儒家經典,也能夠分成各個不同的學派,其中有些彼此互相印證融合,那倒也罷了,但還有一些簡直南轅北轍,天生就注定了要對立。
從古至今,學派之争也是非常嚴酷的。很多時候,為了能夠推廣自己的學派,文人們也會借助朝廷的力量。試想如果幾方在朝中有高官顯貴在,甚至能夠影響科舉取士的方向和結果,天下士子便也不得不學,自然可以将學派發揚光大。
這樣的學派,通常被稱作顯學。自董仲舒獨尊儒術之後,儒學成為百家之中唯一的顯學,但在儒學內部,各家學派同樣也要争個顯學正宗的名分。
雖然四位先生尚未成為一個學派,但是他們編纂出來的這套《四書五經集注》卻可以說是徹徹底底的顯學,将對天下士子産生深遠的影響。
而這些第一批接觸到這些內容的人,自然更容易抓住機會成為弄潮兒。
要知道,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齊家山的規模又擴大了何止一倍。現在這裏已經不只有一家長青書院了,圍繞着溫泉山房,附近的山頭上林立着大大小小的私塾和書院,還有書香之家在這裏修築的別院和精舍。
這樣一股讀書人結合在一起的勢力,如果将來當真能夠在入朝之後互為援助,那将會是連皇帝也無法忽視的存在!
據說府城那邊已經在推動在這裏設鎮的事,而且打算将新的“齊家鎮”納入府城的直屬管轄範圍之內,不過手續上還有些麻煩,所以尚未定下來。不過如今這書一修成,此事估計也快有個結果了。
所謂結果,自然是看朝廷的意思。
雖然幾年前,皇帝曾經下旨褒獎過此事,而且還做出過承諾,按理說金口玉言不能更改,但讀書人心裏很清楚,皇帝也是人,時過境遷,人的想法也是會改變的,如今的皇帝是否還有這樣的想法與決心,誰也不知道。
這套書修成之後,自然是立刻派人送往京城。
因為并不是急事,或許也是因為不能确定朝廷的态度,索性也不用官府驿遞,直接随商船往京城。所以随船前往的,還有周敏送過去的水稻種子和一批技術員。
又是三年時間過去,水稻良種培育的事,自然又有了很大的進展。至少已經獲得了幾種确定能夠穩定遺傳的品種,有的高産,有的抗旱,有的是矮稻……
別以為矮這個特點毫無用處,要知道水稻跟小麥一樣,因為穗是長在頭頂的,重心自然也就很高。尤其水稻稻穗柔軟且長,會垂下去,一旦遭受大風侵襲,便很容易倒伏,造成植株死亡或減産。
而矮稻在這方面的抵抗能力就強得多了。
這也算是有了初步的成果,至于更深入的研究,周敏就力有未逮了,所以她便直接把種子和人都送去了京城,讓朝廷來接手這件事。
因為湖廣和江南是最重要的産糧區,所以接下來的實驗,必須要在那邊進行。免得種子是改良好了,卻水土不服。再進行幾年的試驗,想必就可以逐步推廣新品種的水稻了。
至于周敏自己,則将精力放在了改良玉米品種上。
現在種植的玉米,剛剛從海外傳入不久,産量雖然比水稻高,但也有限。雖然就算不管他,經過幾十上百年的馴養,玉米習慣了本地土壤,自然也會進化,但是有意識的培育卻能夠減少這種時間。
相較于大張旗鼓的修書定稿,周敏這件事卻是辦得悄無聲息。
她是個習慣了低調的人,做這些事也只是因為力所能及。而且在周敏看來,自己做的也不是多了不起的事。此番了結了這件事,也算是沒有負了自己當初對宣斌的承諾。
得他庇護這幾年,對齊家來說,的确非常重要。
要得到京城的消息至少要等兩個月。這段時間,齊家山附近表面上風平浪靜,實際上卻是人心浮動,人人各有思量。
不過這些跟周敏的關系不大,她如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為兒子七斤開蒙這件事上。
周敏的早教很有效果,七斤兩三歲就開始背唐詩,認識各種顏色、水果、家具、動物、植物……同時大抵是遺傳了石頭的動手能力,對拼積木抱着強烈的興趣與熱愛。
不過,開蒙與早教是不一樣的。
雖然周敏不是很希望兒子被這個時代的填鴨式教育荼毒,但她更知道,這就是目前的主流思想,至少在百年內無可改變。既然如此,就不能把兒子養得太另類。
她直接把孩子送去了四位先生那裏。
他們反正書已經編完了,等結果也等得心浮氣躁,找點事情做也好。
周敏的要求就一個,要嚴格。她對七斤的要求是,至少考個秀才回來,舉人更好,之後就随他想做什麽。所以在打基礎的時候,一定不能心軟。誰讓他将來是要頂門立戶的那個呢?歸去園偌大産業,得有點能耐才能夠守得住。
按照周敏和石頭的想法,都不願意再生,也就是說七斤連可以幫襯的人都沒有,必須要自己努力。
結果才把孩子送過去幾天,四位先生就派人過來把她請過去了。
“你想讓我們教他什麽?”唐七叔問。
周敏一臉莫名,“開蒙啊,別人怎麽學他也怎麽學。四位先生難不成鑽研經典的時間久了,忘了怎麽給孩子啓蒙?”
“說什麽混話?”鄭先生笑罵道,“問題是小孩子開蒙,無非就是背誦三百千、韻書之類,同時開始學字,但這些你兒子都學會了呀!我們幾個商量了半天,竟不知還有什麽能教他的了。他才不到四歲,這時候就講四書五經,也太為難人了些。也不知你平日裏是怎麽教的,我們若随便來,反倒怕耽誤了他。”
“平時就是早晚得空教一教啊,七斤對這些很感興趣,學得也快。”周敏有些好笑,但也很驕傲,“因為是零碎着學的,我倒沒想到他已經學了那麽多了。”
她低頭想了想,道,“這樣吧,如今講經典有些早了,就請幾位先生給他講講史書吧,也不必講那些嚴肅的正史,就多說名人的逸聞趣事,多背幾首詩,讓他追慕一番先賢遺風,開拓一下眼界。也不必拘束哪一章哪一節,如何?”
“這倒不錯。”有一肚子故事在肚子裏的秦先生含笑點頭,同時有些驚訝地打量周敏,“我今日才知道,在教書育人之上,敏丫頭倒比我強得多!”
“您這話我可不敢當。”周敏道,“我這也就是瞎胡鬧,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罷了。”
“非也。”李先生搖頭道,“須知小孩子不愛學習,多因貪玩,也是因為經典枯燥、先生嚴厲的緣故。若能夠寓教于樂,讓他們高高興興的學會這些東西,又豈是小道?”
一番謙辭之後,周敏總算給兒子定下了這四位老師。
四位先生到了這個年紀,本來最愛的就是良才美質,何況又是七斤這個他們都很喜歡的晚輩,更何況他還是一塊未經打磨的璞玉渾金,随便他們施展?認下這個弟子,那是半點都不勉強。
說起來,這樣的啓蒙陣容,說出去估計也足以吓倒一批人吧?即便是皇子,估計也難有這樣的殊榮。
畢竟這四位,随便拎出來都是能夠跟翰林院掌院學士PK的存在,甚至其中兩位就擔任過這一職位。恐怕只有皇太子出閣講學才有資格讓四人齊至,如今卻用來給三歲小兒開蒙。
周敏絕對相信,在四人的教導之下,自家兒子就算真的是一塊朽木,估計也能充一下棟梁。但凡有三分天賦,要達到自己的要求應該不難。
九月裏,七斤過了四歲生辰,京城那邊的消息總算下來了。
聖旨先是大大的褒獎了一番幾位先生之功,一番賞賜,又诏命四人還朝。據說是因為書送上去之後,有朝臣上書,認為野有遺賢,朝廷當禮聘之。
此番四人算是在士林刷足了聲望,诏令還京的官職都比辭官的時候升了不止一級。這也是很多文人喜歡養望的緣故,有了足夠高的名聲,就能夠輕而易舉的實現幾級跳。
當然,随着科舉制度的完善,像幾百年前那樣憑借官員舉薦就被征召的情況已經一去不返。養望的前提是先考中進士,否則你一個沒有功名的人,就算真有大才,朝廷也不會征召,名氣越大越不會征召。
不科舉就是破壞了士子的晉升之路,而這是整個官僚階級共同維護的東西,他們不會推舉一個破壞規矩的人。否則這人來了,是不是還得把宰相的位置讓給他,讓他壓着一衆科舉出生的讀書人?
當然,朝廷的征召令,為了表示自己的不慕名利,通常都是要拒絕幾次的,即便有心起複,也要朝廷先給出滿意的位置。這一套幾位先生都是很熟悉的,謝恩之後,當即各自上表不提。
實則對于是否接受征召這件事,他們私底下也商量過。
幾人之中,李先生年紀最大,但也沒有到走不動路的地步。這幾年修書,雖然是修身養性,但卻沒有變的淡泊名利,反倒有了更多想做的事。
所以有了這個機會,他們都決定回京。
哪怕只是回去繼續修書呢?這不單是為了他們自己,也是為了如今聚集于此的數千學子。
這一次前來的頒旨隊伍十分浩大。雖然四位先生住在一起,但都是名滿天下的大儒,朝廷也必須要禮遇。所以每個人都要配專門的宣旨官和儀仗隊,加在一起看上去自然就很能唬人了。
不過,在給四位先生頒旨結束之後,隊伍并沒有立刻散去,反而又轉去了歸去園。
因為知道今天是個大喜的日子,所以周敏等人都在溫泉山房這邊看熱鬧。這會兒跟着隊伍來到歸去園,才有些慌亂的越衆出去迎接,而後便聽說還有給他們家的敕命,讓準備香案接旨。另有欽賜匾額一張,也要跪領。
忙忙的準備了香案,将宣旨官迎上山,宣讀了敕命,卻是将周敏封為七品孺人,理由是她開設圖書館,免費對士子開放,有教化之功。
除了敕命,另有禦賜匾額一塊,這卻是賜給整個齊家的,上書“嘉德懿範”四字,據說是帝王親筆,上面還蓋着紅布,得挂上去之後才能夠揭開。
此外還會在歸去園門外立一座牌坊,以彰此德行。這個就由高順縣發錢和役夫給建了。不過這對于縣衙同樣是長面子的事,自然不會不樂意。
周敏恭領了敕命,對着香案叩首,再對父母叩首,撤了香案之後,自然有人上前,對齊家正堂的打門進行整修,使之配得上這塊禦賜的、皇帝親筆題寫的匾額,然後才會将之挂上。
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天時間,幾乎是将這扇大門拆開來重新建造了一番。使得它看起來跟旁邊的屋子有些格格不入。畢竟齊家的屋子修得再好,規矩在那裏,很多東西用不上,跟着匾額一比,就顯得寒酸了。
顯然來人也注意到了這一點,遂提點他們,按制,七品敕命也是有資格營造屋舍的,最好還是把房子拆了重建為好。
三天時間裏,白天夜晚都不斷有人到這邊來看熱鬧。
這可是禦賜的東西,真正的光耀門楣!不光是齊家的喜事,也是整個齊家山、萬山村的喜事!
所以周敏少不得開了宴席,招待前來道喜的鄉親們。而鄉鄰們也不白吃,家裏有什麽都送一點過來湊上,倒也将這宴席辦得有模有樣。
三天之後,匾額挂好,待得宣旨的隊伍離開,這裏非但沒有冷清下來,反而更熱鬧了。大家沒事就到這裏來看看這塊牌匾,然後心滿意足的回家去,讓周敏哭笑不得。
就連四位先生也登門道喜,周敏正好看到牌匾兩側空空如也,便央求他們寫一副對子,也刻了板挂在這裏。
四人都推鄭先生這位風流才子,他也當仁不讓,提筆寫了一對七字楹聯,卻是難得的正經:
入世須才更須節,傳世積德還積書。
周敏口稱受教,小心收起來,打算回頭翻修房屋的時候在兩邊立上門柱,将字刻上去。
說笑之後,四位先生才提起了正事。這一次過來,最主要還是想跟她商量一下七斤的事。他們估計年後就會回京,到時候七斤的學業就要中斷,自然要提早做好準備。
周敏知道他們很快就會走,倒也不是很驚訝,畢竟當初也是他們用了不少手段把人留下來的。
至于七斤的事,周敏只低頭想了片刻,便道,“請幾位先生将他帶去京城吧。”
“娘子!”“敏敏!”
石頭和齊老三同時開口,都有些吃驚的看着她。
周敏鼻尖發酸,“我也不舍得孩子,他出生之後還沒離開過我身邊呢。但這是為了他好。也不是送去京城就不回來了,每年仍舊回來過年。他現在年紀小,還沒正式進學,正好跟着幾位先生在京城開開眼界,長長見識,多學點兒東西。兩三年之後,正好回來入學。”
“可是……”這麽一個全家的寶貝疙瘩,從來都是衆星拱月的那個月,突然遠離家門去京城那種地方,怎麽能讓人放心?何況他還那麽小,丁點大的孩子,沒有爹娘,沒有爺爺奶奶,沒有熟悉的人在身邊,怎麽成?
但周敏之所以這麽決定,除了幾位先生的緣故,也是因為七斤在家裏實在是太受寵了。之前還不覺得,這一年來,卻是越發的驕縱得肆無忌憚,什麽壞事都敢做,偏偏他又聰明,總能夠設法利用大家的喜愛與同情心避過懲罰。
這種小聰明,在周敏看來,比純粹的被寵得無法無天更可怕,因為他是在有意識的規避懲罰,長此以往,很容易走上歪路。
周敏決定的事,通常來說,基本上也就是最後的結果了,雖然安氏還是頗有微詞,但她不論當娘還是當婆婆,規矩就從沒有立起來過,也是無可如何。
只是更加死命的慣着孩子,讓周敏哭笑不得,又不好計較。
倒是石頭,作為最了解周敏的人,對她這個決定非常不解。不過他除了最開始的驚詫之外,便沒有再當衆質疑,只是将這疑惑留到了私下裏,向周敏詢問。
“就知道你會問。”周敏取出一封信遞給他,“這是昌平侯讓人送來的信,你看了就知道了。”
石頭展開通讀一遍,也不由有些愣怔。
“知道了吧?樹欲靜而風不止啊……有些東西我們說不争,別人未見得會相信。”周敏嘆息了一句。
卻原來宣斌在信上說,皇帝得到她送去的種子,聽說畝産均超過千斤,高産品種更是達到一千二百斤,不由大喜,立刻就要封她個國夫人。這是正一品的诰命,按照周敏的功績,她自然受得起,但這種诰命通常只封宰相、節度使、三師、三公、王、侍中、中書令之妻,就連他們的母親也只能封二品,那是文人封妻蔭子所能達到的極限,怎麽能輕易封出去?
不出所料,這個提議遭到了朝臣反駁,一度鬧得很不愉快。還是宣斌知道周敏一向低調,主動勸說皇帝,才将此事圓過去了。但從一品國夫人降至七品孺人,差距不是一點半點,君臣之間矛盾自起。
偏偏皇帝還召回了四位先生,許的都是高位官職,這四人入朝,自然會對原本的文官體系産生振動,又是一重矛盾。
周敏和她背後的齊家山夾在這重重矛盾之中,根本不可能撇清關系,再說,他們取得的成績,那是朝臣也會眼紅的。這種情況下,有些東西不争也得争。
所以讓七斤跟去京城,同樣也是一種姿态。
“咱們的路差不多就到這裏了,但七斤不一樣。他以後需要面對的更多,不得不早作打算。”周敏低聲道,“我是當娘的,又怎麽能不為他考慮?”
石頭握着她的肩,把人攬進了懷裏,安撫道,“你做得對,不過兒孫自有兒孫福,你也不必太過擔憂。咱們還能抗個幾十年呢,等七斤長大成人,溫泉山房和書院那邊的士子,應該大部分都入朝為官了吧?到時候,未必不是另一番景象。”
“也對。”周敏靠着他,慢慢放松下來。
未雨綢缪固然重要,但此刻現世安穩,卻也不可辜負。
作者有話要說: ————全文完————
入世須才更須節;
傳世積德還積書。
——晚清作家、書法家何子貞集《争坐位帖》聯
這篇文到這裏就結束啦,因為繼續寫下面的內容也不是種田了。然後為了湊655555這個字數,所以也沒有番外【抱頭_(:з」∠)_
感謝大家的一路陪伴,最後求個作收和新文收藏,新坑再見麽麽噠~
同類推薦

福晉有喜:爺,求不約
老十:乖,給爺生七個兒子。
十福晉握拳:我才不要做母豬,不要給人壓!
老十陰臉冷笑:就你這智商不被人壓已是謝天謝地!你這是肉吃少了腦子有病!爺把身上的肉喂給你吃,多吃點包治百病!
福晉含淚:唔~又要生孩子,不要啊,好飽,好撐,爺,今夜免戰!這已經是新世界了,你總不能讓我每個世界都生孩子吧。
老十:多子多福,乖,再吃一點,多生一個。
十福晉:爺你是想我生出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嗎?救命啊,我不想成為母豬!
言情史上生孩子最多女主角+霸道二貨總裁男主角

逆天毒妃:帝君,請自重
(新書《神醫小狂妃:皇叔,寵不停!》已發,請求支持)初見,他傾城一笑,攬着她的腰肢:“姑娘,以身相許便好。”雲清淺無語,決定一掌拍飛之!本以為再無交集,她卻被他糾纏到底。白日裏,他是萬人之上的神祗,唯獨對她至死寵溺。夜裏,他是魅惑人心的邪魅妖孽,唯獨對她溫柔深情。穿越之後,雲清淺開挂無限。廢材?一秒變天才,閃瞎爾等狗眼!丹藥?當成糖果吃吃就好!神獸?我家萌寵都是神獸,天天排隊求包養!桃花太多?某妖孽冷冷一笑,怒斬桃花,将她抱回家:“丫頭,再爬牆試試!”拜托,這寵愛太深重,我不要行不行?!(1v1女強爽文,以寵為主)讀者群號:,喜歡可加~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回到一九九六年,老謝家的女兒謝婉瑩說要做醫生,很多人笑了。
“鳳生鳳,狗生狗。貨車司機的女兒能做醫生的話母豬能爬樹。”
“我不止要做醫生,還要做女心胸外科醫生。”謝婉瑩說。
這句話更加激起了醫生圈裏的千層浪。
當醫生的親戚瘋狂諷刺她:“你知道醫學生的錄取分數線有多高嗎,你能考得上?”
“國內真正主刀的女心胸外科醫生是零,你以為你是誰!”
一幫人紛紛圍嘲:“估計只能考上三流醫學院,在小縣城做個衛生員,未來能嫁成什麽樣,可想而知。”
高考結束,謝婉瑩以全省理科狀元成績進入全國外科第一班,進入首都圈頂流醫院從實習生開始被外科主任們争搶。
“謝婉瑩同學,到我們消化外吧。”
“不,一定要到我們泌尿外——”
“小兒外科就缺謝婉瑩同學這樣的女醫生。”
親戚圈朋友圈:……
此時謝婉瑩獨立完成全國最小年紀法洛四聯症手術,代表國內心胸外科協會參加國際醫學論壇,發表全球第一例微創心髒瓣膜修複術,是女性外科領域名副其實的第一刀!
至于衆人“擔憂”的她的婚嫁問題:
海歸派師兄是首都圈裏的搶手單身漢,把qq頭像換成了謝師妹。
年輕老總是個美帥哥,天天跑來醫院送花要送鑽戒。
更別說一堆說親的早踏破了老謝家的大門……小說關鍵詞: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無彈窗,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最新章節閱讀

鳳唳九天,女王萬萬歲
【本文一對一,男女主前世今生,身心幹淨!】
她還沒死,竟然就穿越了!穿就穿吧,就當旅游了!
但是誰能告訴她,她沒招天沒惹地,怎麽就拉了一身的仇恨值,是個人都想要她的命!
抱了個小娃娃,竟然是活了上千年的老怪物!這個屁股後面追着她,非要說她是前世妻的神尊大人,咱們能不能坐下來歇歇腳?
還有奇怪地小鼎,妖豔的狐貍,青澀的小蛇,純良的少年,誰能告訴她,這些都是什麽東西啊!
什麽?肩負拯救盛元大陸,數十億蒼生的艱巨使命?開玩笑的伐!
她就是個異世游魂,劇情轉換太快,吓得她差點魂飛魄散!
作品标簽: 爽文、毒醫、扮豬吃虎、穿越、喬裝改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