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一回之前,有單獨的一段文字,稱作凡例
感慨的詩。
但取了以下這首。這首在回目後,并且先有“題曰”兩個字:捐軀報國恩,未報軀猶在。
眼底物多情,君恩或可待。
俄藏本和楊藏本都有這首詩。(按:為嚴格地将古本上的這兩種詩區別開,在回目前由批書人寫的詩,可另稱為“回前詩批”;而在回目後,以“題曰”引領的作者寫的回前詩,可另稱為“回前标題詩”。我在本書中所提到的一回敘述文字開始前的詩,都指的是“回前标題詩”。)說明這不是批者的感慨而是作者的感慨。
很耐琢磨。四句詩沒有涉及這一回的故事內容,也不像針對這回裏的賈雨村等人物在進行針砭。
這一回毛澤東最看重。他認為這一回是《紅樓夢》的總綱,有他的道理。毛澤東不喜歡俞平伯的論紅,是可以理解的。俞先生往往以一種閑适的心情,把《紅樓夢》當做純美的東西來把玩。這本來也應該是一種閱讀與欣賞的方式,但作為革命家,就很難容忍。按我的理解,毛澤東是認為這個第四回通過“護官符”點出了四大家族,把封建社會統治階級一方揭示出來,具有重大的認識價值。而且,這一回寫“亂判”,政治社會性批判的力度非常之大,難能可貴。
“護官符”這一節,确實厲害。“這四家皆連絡有親,一損皆損,一榮俱榮,扶持遮飾,皆有照應的。”真點得透徹。過去的通行本上,寫的是那門子把護官符遞給賈雨村看,然後列出護官符的內容。但古本上卻是這樣寫的:“石頭亦曾照樣抄寫一張,今據石上所抄雲……”底下才是那四句諺俗口碑。這就照應了古本第一回裏的寫法,而且在敘述上更具有了客觀冷靜的調式。各古本上四句順口溜的排列順序有差異。所有通行本包括紅學所本的順序都是賈、史、王、薛,但周彙本采甲戌本的排列寫法,認為不悖親不間疏、先不僭後之旨,乃寶玉處世哲學,亦作者文章法則,貫徹始終。後來有些抄本把王移到薛前,以為王是書中寶玉母家自應在前,這是不懂曹雪芹的文章法則的表現。
周彙本的逐句比較做出抉擇,非常認真仔細。比如門子跟賈雨村對話,有一句各古本有差別,有的寫成“老爺說的何嘗不是大道”,有的則把“大道”添一字成“大道理”。紅學所本以庚辰本為底本,庚辰本明明是“大道”,卻不采用,而是添一“理”字。周彙本取“大道”,是因為那門子曾在葫蘆廟裏充沙彌,“大道”是佛家用語,曹雪芹是特意要這樣寫出角色的語言習慣。再如寫薛蟠的惡霸心理,一般本子都寫成“人命官司一事,他卻視為兒戲,自為花上幾個臭錢,沒有不了的”。但俄藏本寫的卻是“自為花上幾個臭銅”,周彙本取“臭銅”,認為更符合曹雪芹總不願随俗造句的創作特性。
再回過頭來說那首五言回前詩。書中的四大家族畢竟是曹雪芹自己家族及相關家族的一種藝術概括。生活中包括曹家在內的四大家族對康熙皇帝和險些成為皇帝的胤感恩戴德,但太子廢掉了,康熙薨掉了,雍正對曹家很不好,雍正十多年後又死掉了,新皇帝乾隆究竟會不會善待曹家呢?倘若弘皙取乾隆而代之,那“君恩”是否就更值得期待呢?生活中如此,小說裏的四大家族在“雙懸日月照乾坤”的格局裏,究竟能不能獲得期待中的“君恩”呢?我以為可以這樣來解讀。但有這樣內涵的回前标題詩是可能惹禍的,因此,後來就被删除了。
鐘情大士?種情大士?
古本《紅樓夢》的這一回又有回前标題詩。這首詩的第一句是“春睡葳蕤擁繡衾”。葳蕤這個詞,凡是讀過《唐詩三百首》的都不陌生,因為《唐詩三百首》開卷第一首裏就有“蘭葉春葳蕤”的句子,查詞典,解釋為枝葉繁茂的意思。那麽,“春睡葳蕤”是什麽意思呢?我的理解是,這一回寫賈寶玉睡了就做夢,神游太虛境,他的這個夢內容非常豐富,所以用葳蕤形容。這一回的故事,發生在冬天。“因東邊寧府中花園內梅花盛開,賈珍之妻尤氏乃治酒請賈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賞花”,賈母等應邀而去,賈寶玉跟去了,中午要睡午覺,最後選擇了到秦可卿的卧室裏去睡。那為什麽詩裏說是“春睡”呢?“春睡”在這裏也就是“春夢”的意思,“春夢”在中國傳統文化裏是一個特定的概念,比喻轉瞬即逝的好景。這一回裏寫夢境中的警幻仙姑,未見其形,先聞其歌,唱的第一句,就是“春夢随雲散”,表達出對美好事物轉瞬消失的無限惆悵。因此,任何季節所做的美夢,都可以說成“春夢”。當然,寶玉的美夢,在最後階段變成了惡夢,正所謂“好事多魔”也。
但是,葳蕤這個詞,也可以活用。本來基本上是個褒義詞,卻也可以在特定的語境裏,轉換成貶義。比如下面大家會看到,在第三十三回裏,賈政責備寶玉:“好端端的,你垂頭喪氣些什麽?方才雨村來了要見你,叫你半天才出來,既出來了,全無一點慷慨揮灑談吐,仍是葳葳蕤蕤……”把葳蕤變化為葳葳蕤蕤,成為一種貶義的形容。那麽,什麽是葳葳蕤蕤的神态呢?你能解釋嗎?不能用語言解釋,能否在心中意會?
第二十六回裏,襲人勸寶玉道:“你出去了就好了,只管這麽葳蕤,心裏越覺煩膩了。”這裏葳蕤的意思與慵懶相通。
拿葳蕤這麽個詞彙說這麽多,我的目的何在?
我只不過想表達這麽一個意思:我們的母語,我們的方塊字,是非常富于表現力的符碼系統,是我們中華大文化的基石;而曹雪芹,是用方塊字寫作的大師,《紅樓夢》的文本,是方塊字寫就的經典,我們不但應當為之自豪,而且應該把我們的方塊字文化繼承下來,并發揚光大。
在這一回裏,周彙本顯示出了對方塊字的最大尊重,也顯示出了對曹雪芹使用方塊字來寫《紅樓夢》的最高欣賞熱情。因為各個古本在這一回裏出現的文字差異不勝枚舉,因此選擇出最接近曹雪芹原筆原意的字、詞、句的工作,也就格外吃重,而在這個選擇過程中,也就格外能顯示出周先生在中華傳統文化方面的功力。
Advertisement
周彙本在這一回文字的取舍上,造成了哪些與你以前所看到的通行本不同的文本狀态呢?通過細讀與比較,你自己可以有所發現。周先生又寫了若幹腳注說明他那樣從各古本裏取舍的理由,希望你也不要略過。
我只就兩處地方說說自己閱讀周彙本的心得。
太虛幻境四仙姑,我曾著文分析,在前面的講座與書裏也有比較充分的闡釋。我指出這四位仙姑的命名,有深意在焉,實際是影射在賈寶玉一生中對他影響最大的四位女性。我認為癡夢仙姑是影射林黛玉,鐘情大士是影射史湘雲,引愁金女是影射薛寶釵,而度恨菩提是影射妙玉。對此周先生大加肯定,寫信支持鼓勵以外,還幾次在文章裏提及,在《我與胡适》一書裏又論及我的這一觀點并再加肯定。但是,對于第二個仙姑的名字,周先生不取鐘情大士的寫法,認為并不是曹雪芹的原筆原意,他認同舒元炜作序的古本裏的寫法:種情大士。大家可以看他寫出的注解。我很佩服周先生的洞察力。再說一處。這一回裏的十二支曲裏,《好事終》裏面有兩句,若幹古本和通行本都是“箕裘頹堕皆從敬,家事消亡首罪寧”,但是周先生認為應該是“箕裘頹堕皆榮玉,家事消亡首罪寧”,曹雪芹最早就是這麽寫的,後來脂硯齋不忍心,才改“榮玉”為別的。這有一定道理。前面冊頁裏關于秦可卿的判詞,也有相對應的兩句話:“謾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前句說榮府有過,後句說寧府有罪,因此,《好事終》曲也應該是先說一句榮府,後說一句寧府。但是,根據我的思路,卻還是覺得曲裏的那句應該是“箕裘頹堕皆從敬”。箕裘在舊時代是家庭事務的代名詞,“箕裘頹堕”就是指應該管理家庭事務的人放棄了管理責任。寶玉在榮國府不管家,況且還是個少年人,他對“箕裘”是沒有責任的,箕裘頹堕了他跟着倒黴而已。而賈敬是寧國府的家長,他對府裏的事務本來是應該負全責的,但故事一開始我們就知道,他把爵位讓兒子賈珍襲了,自己跑到都城外面的道觀裏去跟道士們胡羼,賈珍把寧國府翻過來他也不聞不問,甚至府裏給他過生日他也不回去。因此,說“箕裘頹堕皆從敬”是合理的。賈敬為什麽放棄對寧國府的管理?我在前面講座分析過,賈敬是因為不同意由寧國府收留秦可卿,但又無法阻攔,便索性撂了挑子。我說這個,就是想告訴大家,我雖然跟周先生在對《紅樓夢》的認知上大方向一致,但在若幹具體問題上,還是各存己見的。我推介周彙本,是為了給廣大的一般讀者,增加一種在閱讀版本上的選擇。周先生自己也好,我也好,都沒有覺得這個彙校本一字一句都絕對符合曹雪芹的原筆原意,這只是一次盡可能去還原曹雪芹原筆原意的努力,歡迎大家提出意見和建議,參與到完善一個曹雪芹的《紅樓夢》的新版本的事業中來。
曹雪芹的《紅樓夢》以三種人稱靈活敘述
又有回前标題詩。看來曹雪芹原來打算在每一回的回目後,用“題曰”兩個字引出一首回前标題詩,或五言,或七言。現在各古本裏,回前标題詩的面貌差別不小。不知道究竟是曹雪芹當年沒有把回前标題詩全寫出來,還是手抄本在輾轉過錄的流程裏,抄手覺得這些詩可有可無,為省事而删去了。而周彙本将可信的回前标題詩保留了下來。
這回寫寶玉初試雲雨情比較簡略,細寫精描的是劉姥姥一進榮國府。在收拾了“初試”的情節後,書裏有這樣一段文字:“按榮府一宅中,合算起來,人口雖不多,從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事雖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亂麻一般,并沒個頭緒可作綱領。”敘述者忽然在讀者與故事之間,設置了一個“中間區”,拉出了一定距離,并且用與讀者商量的口吻,來琢磨着墨的角度,這是很高妙的筆法。西方到了二十世紀,才出現了“接受美學”,提出一部文學作品應該由書寫者和閱讀者一起來共同完成,閱讀者(接受者)不應該是被動的,而應該是主動的,邊閱讀邊想象,參與書寫者的創作。我頭一回讀到上面幾句話時,就曾一愣:是呀,這麽大的一個貴族府邸,你寫完這段,底下該把什麽告訴我呀?三四百丁,一二十件事,哪個人哪件事能讓我覺得新鮮有趣呢?快講快講!于是,跟着就看到作者這樣的講述:“正尋思從那一件事、自那一個人寫起方妙,恰好忽從千裏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個人家,因與榮府略有些瓜葛,這日正往榮府中來。因此便就此一家說來,到還是個頭緒。你道這一家姓甚名誰?又與榮府有甚瓜葛?”《紅樓夢》不是懸念小說,它吸引我們讀下去的主要不是懸念,而是一片生活,一派真情,精彩細節,詩情畫意;但它裏面也會時時出現一點兒小懸念,這個地方就設置了一個小懸念。
通行本上,都删去了緊接着的幾句話。其實這幾句話至關緊要,是萬不該删的。周彙本完整地保留了——“諸公若嫌瑣碎粗鄙呢,則快擲下此書,另覓好書去醒目;若謂聊可破悶時,待蠢物逐細言來。”
“蠢物”這個稱謂,大家一定記得,在第一回的楔子裏,“蠢物”指的就是青埂峰下那塊女娲補天剩餘石。它被誰施展幻術給變成扇墜般大小,它以什麽方式來到人間,這裏不再重複。曹雪芹在這個地方這樣寫,是跟楔子相呼應。這個句式把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和客觀敘述的第三人稱融為一爐,讀來自然而又親切。這樣的寫法再一次表明,我們看到的是《石頭記》,是石頭(蠢物)記錄其在人間的所見所聞。其實,它一點兒也不蠢,它雖然化為通靈寶玉,時常只在賈寶玉身邊,白天戴在寶玉脖頸上,夜晚會由襲人用手帕包起來,壓在褥子下面以免丢失,早晨取出來時也不至于冰涼,但它卻可以知道自己并不在現場的許多事情,比如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的經歷。當然,“石頭記錄”只是曹雪芹的一種藝術構思,一種敘述方略,關于楔子的一條脂硯齋批語說得很透,前面引過,如果誤會為真有另一個作者是“蠢物”或“石兄”,那就是膠柱鼓瑟了。下面,大家如有興趣,可以把上面那段話語裏凸現人稱特點的詞語,根據提示左右劃線相連:
同類推薦

帝少強寵:國民校霸是女生
“美人兒?你為什麽突然脫衣服!”
“為了睡覺。”
“為什麽摟着我!?”
“為了睡覺。”
等等,米亞一高校霸兼校草的堂堂簡少終于覺得哪裏不對。
“美美美、美人兒……我我我、我其實是女的!”
“沒關系。”美人兒邪魅一笑:“我是男的~!”
楚楚可憐的美人兒搖身一變,竟是比她級別更高的扮豬吃虎的堂堂帝少!
女扮男裝,男女通吃,撩妹級別滿分的簡少爺終于一日栽了跟頭,而且這個跟頭……可栽大了!

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
伴随着魂導科技的進步,鬥羅大陸上的人類征服了海洋,又發現了兩片大陸。魂獸也随着人類魂師的獵殺無度走向滅亡,沉睡無數年的魂獸之王在星鬥大森林最後的淨土蘇醒,它要帶領僅存的族人,向人類複仇!唐舞麟立志要成為一名強大的魂師,可當武魂覺醒時,蘇醒的,卻是……曠世之才,龍王之争,我們的龍王傳說,将由此開始。
小說關鍵詞: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無彈窗,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鬥羅大陸III龍王傳說最新章節閱讀